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基本權利!本機構幼兒教育服務的七間幼兒學校響應教育局2017年新指引,將自由遊戲編入校園日程,鼓勵老師在特定時段放手讓學生自主自決探索,享受真正自主自決遊戲帶來全人發展的種種好處。
假如戒毒過程是漫長而艱苦的戰爭,為戒毒者施以適當的治療則絕對是成敗關鍵。為此天朗中心於十年前開始引入中醫藥針灸治療,更聘請了一名駐場中醫師劉浩泉。曾患上情緒病的劉浩泉,對吸毒引起的情緒問題感同身受,他十年來累積了豐富的治療經驗,為中醫治療吸毒後遺症這種嶄新的介入方法,奠定了穩健的基礎。
琼姐(孔秀琼)是「智愛.承傳」隔代照顧家庭支援服務計劃的參加者。她用盡大半生的時間照顧身邊人─童年時照顧6個弟弟,婚後照顧兒子,晚年時照顧孫兒子恩和丈夫,原來晚年的「湊孫」經歷才是最艱辛的。最初帶着困難、掙扎和犧牲參加計劃,卻意外地開解了心結,對未來陪伴子恩成長得到了信心和希望。
「在一個活動中,一個吸毒多年的參加者對我說:『大孖,我不想聽你的分享,我只對睿恩、家俊的說話感興趣。他們曾經跟毒品糾纏,明白我的內心世界,但你沒有經歷過,只能從旁協助,根本講極都不到肉。』」
人為什麼活著?因為我們懷有追夢的赤子之心,然而踏上築夢的路途是艱辛、困難和孤獨的。有夢想就能翱翔,不應因語言上的障礙削弱了自身築夢的動力。南亞裔青少年因語言上的障礙,相對於本地華人,要追求夢想更加困難,而「深南.識」社區共融計劃就提供平台,為南亞裔青少年圓夢,且促進社區人士與南亞裔青少年之間的了解,共建和諧社區。
由於資源有限,一般有經濟困難或體弱的長者,都要靠其他社團熱心的資助才有機會參加老人中心舉辦的活動,尤其是行動不便的體弱長者,每次外出更要義工陪伴在側,所以恆常及固定的資助及義工資源,對於這類長者參與社區活動是十分重要的。跟信義會合作多年,港鐵公司(港鐵)的高級車站管理主任陳巍文 (Donny) 以及一 班參加「鐵路人 鐵路心」義工計劃服務的義工,便成了這類特別需要支援的長者外出活 動或旅行的盼望。
不少年青人都有夢,有自己的理想及興趣,但要堅持理想絕不容易。「画宅」 內的一班八十後、九十後年青人,興趣是畫畫,夢想是成為漫畫家、插畫師。在香港這個創意產業難以發展的地方,他們都抱著一份信念、一份為自己興趣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