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看不見」的不適切住房困境帶來曙光
2025-10-21
劏房是香港備受關注的住屋問題,若將鏡頭聚焦北區,其實還存在不少未被廣泛注意的不適切住房,如天台屋、寮屋、鐵皮屋等。在這些不適切住房中,住着許多像阿玲這樣的家庭,他們的故事鮮為人知。

這些家庭因收入有限、社交網絡狹小,往往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北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注意到這些「看不見」的困境,透過全面的支援服務,讓這些家庭在幽暗的斗室中找到前行的亮光。


雨季的噩夢與夏日的煎熬

阿玲與兩個分別就讀幼稚園高班及小六的兒子居住在上水的天台屋。每逢大雨,家裏就會變成「水簾洞」,雨水不斷從窗戶及牆縫滲入。她仍記得兩年前那場噩夢——遇上500年一遇的黑色暴雨。那夜,雨水從四面八方滲進來,「現在回想起來都害怕,雨水像水龍頭的水般流進來,同時又不停打雷。我那時拿着盆接水,手忙腳亂。這麼大的雨,能叫誰來幫忙呢?」她用抹布擦地,但雨勢來得更猛,家裏很快就被浸濕。最令她懼怕的是電線也濕了,為避免觸電,她趕緊帶着兒子撤離住所。原本屋主允許他們到樓下空置的單位暫避,但有自閉傾向的小兒子不願前往陌生環境,三人只得在樓梯間度過一整晚。
夏天對他們來說,也是漫長的煎熬。白天,鐵皮屋如同蒸籠,他們幾乎無法在家休息,空閒時多數去社區中心或麥當勞打發時間。直到晚上八點,床板仍然發燙,她必須提前開冷氣才能讓孩子入睡。此外,潮濕的環境和蟲患讓他們一家飽受濕疹之苦。

完整報道https://beliefonline.elchk.org.hk/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