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均衡發展需要』調查發佈會新聞稿
2011-11-20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長腿叔叔信箱服務舉行了「兒童的均衡發展需要」調查發佈會,對兒童成長五大範疇:遊戲、休息、學習、品德及關心社會等進行了解千禧兒童的『均衡發展』概況,從而讓家長及社會知道該如何把握良機,協助子女有良好及均衡的發展,讓兒童發揮最大的潛能。以下是該項調查的結果簡介:

 

研究目標

1) 了解千禧兒童的「發展」概況 (包括休息、遊戲、品德、學習、關心社會等各方面)

2)      了解家長的管教模式與兒童「均衡發展」的關係

 

量性研究調查設計

        式:自行填寫

    受訪對象:兒童(高小學生) 家長

    訪問日期:20115月至20117

    樣本來源:全港小學,以方便樣本形式(Convenient Sampling)收集問卷

    有效問卷:862份學生問卷 450份家長問卷

 

統計結果 (學生問卷)

1) 六成半被訪者的睡眠時間比專家指引為少,兒童的休息情況值得關注

- 我們從是次調查中,發現被訪的862位兒童中,有12.8%每天平均只有6小時或以下的睡眠時間,52%7-8小時,只有35.2%被訪者符合專家建議成長中的兒童每天該有9小時或以上的睡眠時間。

 - 此外,共有12.9%被訪者表示自己每天沒有足夠時間休息;17.9%表示自己沒有充足的睡眠;更值得關注的是有33.7%兒童表示即使自己感到疲倦,仍不可以自由休息;又有20.2%表示不能選擇不同的方式休息。

 - 同時,共有30.8%兒童表示未能在大部分時間感到輕鬆自在。

 

2)      遊戲是兒童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約半成被訪兒童每天少於1小時的遊戲時間

- 是次調查發現,被訪兒童中有46.4%表示每天平均只有1小時或以下的遊戲時間,(當中更有6.3%表示每天沒有和13.3%表示少於半小時的遊戲時間)

   - 此外,亦有27.1%兒童表示未能每天都有享受遊戲的機會;又有21%兒童表示未能自由選擇遊戲的方式和種類;36.6%對「如果我喜歡、身邊會有人陪我玩」表示不同意。

   - 除室內遊戲外,30.9%兒童表示每星期並沒有到戶外遊戲的機會,37.1%兒童表示自己未能在遊戲中發揮創意(如自製玩具)

3)      兒童在品德發展方面的自我評價中,感恩表現最為滿意,相對誠信表現評價最低

- 從調查中有以下的了解:

各方面的品德行為表現

範疇

自我評價

次序

我會主動向家人或朋友打招呼 (如說「早晨」)

禮貌

83.4%表示同意

5

縱使我很疲倦,也會讓座給有需要的人

禮貌

77.7%表示同意

7

當我犯錯時,我會承認並道歉             

責任

86.6%表示同意

4

我答應過的事情,必定會做到

誠信

82% 表示同意

6

當我收到別人的禮物或幫助時,我必定會主動道謝

感恩

95% 表示同意

1

我會孝順父母,以報答他們養育之恩

感恩

91.7%表示同意

3

我會做好學生本份,遵守校規

責任

93.3%表示同意

2

我不會說謊

誠信

68.4%表示同意

8

 

4)      兒童在自理能力發展方面表現理想,但仍有約一成被訪兒童表示未能自行用餐

- 調查發現有79%兒童平日在家中有協助分擔家務,21%表示不同意。

- 多於90%兒童表示會自行用餐,但值得關注的是仍有9.1%被訪者對「我會自行用餐」表示不同意。

- 95.2%兒童表示會自行更換衣服,但亦有4.8%表示不同意。

- 96.6%兒童表示會自行完成功課及收拾書包,3.4%表示不同意。

- 9成被訪者(89%)表示會自行管理及收拾個人物品(如自行收拾床鋪和玩具),但仍有10.9%表示不同意。

 

5)      兒童除上學外,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比重太高,可能影響兒童的均衡發展

- 從調查數據了解,大部分兒童除上學外,平均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是1-2小時(19.1%少於1小時,1-2小時的佔41.6%)3-4小時的佔25.9%

   - 同時,有13.4%被訪者表示每天仍花5小時或以上在學習上,(當中包括4.3%7-8小時及2%9小時或以上);這可能影響他們沒足夠時間休息和進行學習以外的活動(包括遊戲和運動等)

   - 68.2%被訪兒童除學校的功課外,仍須完成其他補充習作。

   - 亦有59.4%兒童參加私人補習或小組補習

   - 如在學習上出現困難,有18.9%兒童表示未能隨時找人支援及教導

   - 共有58%兒童表示需要父母/家人協助溫習功課/測驗考試。

   - 此外,共有75.4%被訪兒童表示除學校舉辦的課外活動外,還參加其他興趣活動。

 

6)      兒童願意關心社會,因此更應給予機會參與和貢獻社會

-  89.1%兒童同意自己與鄰里和諧共處。

-  93.6%兒童表示會尊重在香港生活不同國籍、語言、種族、信仰的人。

-  82%兒童表示會定期閱讀報章或收看電視新聞以了解時事。

-  79.2%兒童願意參與義工活動,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但亦有20.8%表示不同意。

-  78.1%表示如果有機會,會勇於發表意見,改善社會,但亦有21.9%表示不同意。

-  80.9%兒童認為自己認識兒童權利(包括自己擁有生存、被受保護、發展及參與等基本權利)

7)      兒童在個人發展的「自理能力」方面評價最高

- (0-10分,滿分10)平均值去計算,862位被訪兒童給自己品德的滿意程度是7.42

- 自評自理能力的滿意程度是8.09

- 自評關心社會的滿意程度是7.49

 

統計結果 (家長問卷)

1) 約兩成被訪家長表示孩子每天沒有足夠時間休息和充足的睡眠

- 我們從是次調查中,發現被訪的450位家長中,有5.6%的孩子每天平均只有6小時或以下的睡眠時間,67%7-8小時,只有29.1%的孩子達到專家建議成長中的兒童每天該有9小時或以上的睡眠時間。

 - 此外,有19.2%被訪者認為自己孩子每天沒有足夠時間休息; 21.4%表示自己孩子沒有充足的睡眠;更值得關注的是有11.4%家長表示如果孩子感到疲倦,也不可以自由休息;又有8.3%家長表示除睡眠外,不會讓孩子選擇以不同的方式休息。

 - 同時,15.6%家長表示孩子在大部分時間未能感到輕鬆自在。

 

2)      遊戲是兒童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約半成被訪兒童每天少於1小時的遊戲時間

- 是次調查發現,被訪家長中有45.2%表示孩子每天平均只有1小時或以下的遊戲時間,(當中更有2.8%表示每天沒有和9.9%少於半小時的遊戲時間) ,與兒童問卷結果相若。

   - 此外,亦有16.9%家長表示孩子每天未能享有遊戲的機會;20.9%家長表示孩子未有自由選擇遊戲的方式和種類;21%對「如果孩子喜歡、身邊會有人陪我玩」表示不同意。

   - 除室內遊戲外,22.3%家長表示孩子每星期並沒有到戶外遊戲的機會;19.3%家長認為兒童未能在遊戲中發揮創意(如自製玩具)

 

3)      家長在品德發展方面的評分比兒童評分較低,感恩表現最為滿意,相對誠信表現評價最低

-         從調查中有以下的了解:

 

各方面的品德行為表現

範疇

自我評價

次序

孩子會主動向家人或朋友打招呼 (如說「早晨」)

禮貌

72.9%表示同意

4

縱使孩子很疲倦,也會讓座給有需要的人

禮貌

68.2%表示同意

7

當孩子犯錯時,會承認並道歉             

責任

71.2%表示同意

5

孩子答應過的事情,必定會做到

誠信

55.3% 表示同意

8

當孩子收到別人的禮物或幫助時,必定會主動道謝

感恩

92% 表示同意

1

孩子會孝順父母,以報答他們養育之恩

感恩

87.1%表示同意

3

孩子會做好學生本份,遵守校規

責任

90.7%表示同意

2

孩子不會說謊

誠信

68.8%表示同意

6

 

4)      家長在自理能力發展方面比兒童評分低,特別在自行管理和收拾個人物品表現最需要改善

- 調查發現有71%家長表示孩子平日在家中有協助分擔家務,29%表示不同意。

- 多於96.2%家長表示孩子會自行用餐,但值得關注的是仍有3.8%被訪者對「孩子會自行用餐」表示不同意。

- 94%家長表示孩子會自行更換衣服,但亦有6%表示不同意。

- 86.6%家長表示孩子會自行完成功課及收拾書包,有13.1%被訪者表示不同意。

- 約六成半被訪者(64.1%)表示孩子會自行管理及收拾個人物品(如自行收拾床鋪和玩具)35.9%表示不同意。

 

5)      兒童除上學外,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比重太高,可能影響兒童的均衡發展

- 從調查數據了解,大部分家長表示除上學外,孩子平均花1-2小時在學習上(13.9%少於1小時,1-2小時的佔49.2.6%);而3-4小時的佔30.7%

   - 同時,6.2%被訪者表示孩子每天仍花5小時或以上學習,(當中包括1.9%7-8小時及0.5%9小時或以上);這可能影響他們沒足夠時間休息和進行學習以外的活動(包括遊戲和運動等)

   - 65.6%被訪家長表示除學校的功課外,孩子仍需完成其他補充習作。

   -  63.2%家長的孩子參加私人補習或小組補習

   - 如在學習上出現困難,孩子可隨時找人支援及教導一項,有11.9%家長表示不同意。

   -  82.9%家長表示孩子需要父母/家人協助溫習功課/測驗考試,較兒童問卷的數據比率為高。

   - 另外,共有83.7%被訪家長表示孩子除學校舉辦的課外活動外,還參加其他興趣活動。

 

6)      兒童願意關心社會,因此更應給與機會參與和貢獻社會

-  93.2%家長同意孩子會與鄰里和諧共處。

-  96.4%家長表示孩子會尊重在香港生活不同國藉、語言、種族、信仰的人。

-  70.1%家長表示孩子會定期閱讀報章或收看電視新聞了解時事。

-  78.6%家長表示孩子願意參與義工活動,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但亦有21.4%表示不同意。

-  74.9%家長表示如果有機會,孩子會勇於發表意見,改善社會,但亦有25.1%表示不同意。

-  78.9%家長覺得孩子認識兒童權利(包括自己擁有生存、被受保護、發展及參與等基本權利)

 

7)      家長在孩子個人發展的「品德」方面評價最高

- (0-10分,滿分10)平均值去計算,450位被訪家長給自己孩子品德的滿意程度是7.69

- 給自己孩子自理能力的滿意程度是7.48

- 給自己孩子關心社會的滿意程度是7.08


討論和分析

1)      兒童發展先決條件是健康和足夠休息,兒童缺睡的情況需要正視

- 是次調查不但發現了有六成半兒童的睡眠時間比專家指引1為少,他們的休息情況值得關注。同時,在深入分析時發現,12.9%被訪兒童表示自己每天沒有足夠時間休息,數據顯示,隨著年齡和就讀年級的遞增,相關的休息情況愈見不足:小四被訪兒童中有9.7%表示自己每天沒有足夠時間休息、小五的有13%、小六的更有15.9%,顯示隨著級別的遞增,越多兒童表示沒有足夠休息。

2)      家長與兒童的數據存着一定的差異,反映家長的管教模式,與孩子真正需要存着距離

- 雖然是次問卷調查的訪問對象是隨機抽樣,即被訪的兒童與家長問卷沒有刻意配對,但從所得數據中也有一些發現,如某些具爭議的題目,兒童不同意的比例較家長為高。值得討論的包括在遊戲時間方面,大概半數被訪兒童(45.2%)及家長(46.7%)分別表示每天只有1小時或以下的遊戲時間,但在「我每天也享有遊戲的機會」問題中,27.1%兒童表示不同意,相反只有16.9%家長表示不同意;從中可能反映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已給孩子機會遊戲,但孩子卻不覺得自己享受,彼此在遊戲的定義上存着分歧。

- 又如兒童希望自由選擇遊戲的方式(包括自創遊戲)37.1%兒童表示自己未能在遊戲中發揮創意;相對家長問卷只有20.9%表示不同意,因此,值得提醒家長不要太規限遊戲的工具和形式,或只偏重於學術方面的遊戲,以致扼殺了孩子的創意和自由,失去遊戲的意義和精神。

- 同時,36.6%兒童對「如果我喜歡,身邊會有人陪我玩」表示不同意,而家長問卷不同意的比例只有21%。特別的是,在此題表示不同意的兒童及家長中,各有約15%雇有家傭,所以,縱然家傭長期駐守家中工作及陪伴孩子,他們也未能代替家長陪伴孩子的角色。

3)      兒童的品格發展在禮貌、感恩等方面較易看到成績,相對在責任和誠信的發展表現較難評估,因此更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從旁耐心引導和培育

- 若以品德表現的問題回應 (1分為最同意,4分為最不同意計算)計算被訪者的平均數值進行比較2,我們發現家長在每項品德表現的平均數值也較兒童的高,以越高分為越需要關注理解,家長對兒童的品德表現之滿意度較兒童自評的為低。

- 在感恩的品德表現較為理想,如在『當我收到別人的禮物或幫助時,我必定會主動道謝』和『我會孝順父母,以報答他們養育之恩』的平均數為最低,即表現最理想和滿意。

- 相反,我們發現特別在『我答應過的事情,必定會做到』和『我不會說謊』的誠信表現方面之平均數值為最高,同時亦是兒童和家長彼此差異最大的一項;家長對孩子在此品德表現之滿意度較孩子自評低。

- 值得欣喜的是雖然家長在每項品德表現的滿意度也較兒童的為低,但在品德的整體滿意度的平均數值(7.69)卻較兒童的(7.42)為高,可見家長也明白這是孩子成長的過程,從中也能自動調較對他們的期望。

- 最後,在家長教育程度與品德的滿意度進行比對,發現中學教育程度的家長給予兒童品德較低評分(以少於6)的比例最高。如兒童問卷中給自己品德滿意度(少於6)共有94人,當中中學程度的家長佔63(67%);而家長問卷中給孩子德滿意度(少於6)共有26人,當中為中學程度的家長佔20(77%)。相對小學及大學程度的家長,中學程度的家長對兒童品德表現滿意度較低。

4)      兒童自覺有能力自理,是次研究有助為『港孩』的指控平反,家長該按其能力及不同的發展階段加以訓練

- 是次調查發現兒童對個人自理能力有正面的評價,如在整體自理能力的平均數值為8.09,比較其他發展部分如品德及關心社會更高。反映兒童對自理能力有信心,因此建議家長可按其能力及不同的發展階段加以訓練。

- 我們嘗試以家傭的因素與自理能力進行交叉比對3,當中發現如家中有家傭,對兒童自理能力表現中的自行用餐(12.2)及自行梳洗更換衣服(12.3)之影響最大,即有家傭在這兩項表現上表示「不同意」的比例較高。

- 相反,在自行完成功課及收拾書包(12.4)及我會管理及收拾個人物品(12.5),與有家傭在這兩項表現上表示「不同意」的比例較少。我們推論這與家傭在家庭上的角色及期望有關,一般家傭協助照顧兒童的起居飲食,相對在學習及遊戲等角色較少,反而可能令兒童在此方面表現更積極。因此,建議家長在安排家傭工作時也要作出提醒,鼓勵孩子獨立及自理。

 

5)      兒童均衡發展,不應只側重學習

- 從調查中了解,13.4%被訪兒童表示每天仍有5小時或以上的時間花在學習上;同時,68.2%被訪兒童除學校的功課外,仍需完成其他補充習作;59.4%兒童參加私人補習或小組補習,這可能導致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和進行學習以外的活動(包括遊戲、興趣和運動等)

- 另一值得探討的現象是,調查中發現在「孩子需要父母/家人協助溫習功課/測驗考試」的問題中,82.9%被訪家長表示孩子需要父母/家人協助溫習功課/測驗考試。相對較兒童問卷的58%數據比率為高,相差近25%;反映家長對高小子女的學習仍然緊張,不輕易放手。

- 最後,75.4%被訪兒童、以及83.7%被訪家長表示除學校舉辦的課外活動外,還參加其他的興趣活動。所得結果令人開心的是,大部分兒童除學習外還有其他發展興趣的機會,但家長也要注意項目數量及時間會否過多,又或是否孩子真正喜歡的種類,否則花了金錢時間,孩子卻未能享受過程,十分可惜。

6)      應該由小開始鼓勵兒童參與關心社會,實踐公民責任

- 從數據分析,被訪兒童關心社會的「認知度」高、但「參與度」仍有改善空間。如有89.1%兒童表示自己會與鄰里和諧共處;93.6%兒童表示會尊重在香港生活不同國籍、語言、種族、信仰的人;以及82%兒童表示會定期閱讀報章或收看電視新聞了解時事。

可是,在實際參與上,有關的百分比立時有下降跡象:例如只有79.2%兒童表示願意參與義工活動,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78.1%兒童表示如果有機會,會勇於發表意見,改善社會;更有20多個百分比的兒童表示不願意參與。

- 同時,從家長問卷中發現,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社會程度的平均數最低。以(0-10分,滿分10)平均值去計算,品德的滿意程度之家長評分是7.69分、自理能力的滿意程度是7.48分、關心社會的滿意程度只是7.08分。因此鼓勵家長應由小鼓勵孩子參與社會、培養關心社會的精神。


建議

1) 兒童的均衡發展,需要個人、家長、學校及社會等多方面的配合

   - 自小向孩子灌輸均衡發展的理念,有助個人更全面發展

- 學校宜減少功課,善用全日制課程的教育精神,讓學生在學校課堂上完成習作

   - 家長亦須明白孩子學習以外的發展需要,特別是遊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 社會上許多政策,例如在新學制和大學收生標準方面,也可加強考慮學生在主流學習成績以外的表現,相信有助本港培訓多元的專業人才。

 

2) 配合兒童成長發展的不同階段,加強品德教育

   - 誠信和『責任』等核心價值,需要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有不同層次的提升和學習。

   - 教育局計劃2012年起在學校全面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4,從而取代學校原有的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涵蓋的內容也較豐富,但若有關學科仍只佔目前3-6%的學習時間(約每星期1-2課節),或由學校自行調適(如運用班主任課),便變相減少了德育的教學時間及機會。我們希望當局小心設計課程,以達真正培育國民在誠信和『責任』等核心價值素質之目的。

 

3) 加強兒童權利教育,藉此從小培養兒童的公民意識

   - 兒童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過程,這階段的孩子能醒覺、能吸收,最容易模塑。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列明,每個兒童均有個人的『發展權』,我們必須確保每個兒童都能透過遊戲、休息、教育及文化活動,發揮最大的潛能,有關教育更應及早介入。

   - 如能讓兒童從小認知、感受、體驗和實踐權利、義務之平等和尊重的信息,相信有助他們未來以社會公民的身份主動和積極關心社會、參與社會。

 


註解:

 

1.  睡眠對青少年生長發育至關重要,許多研究也指出兒童缺睡帶來種種不良影響(包括肥胖問題),因此美國睡眠基金會建議青少年每天最佳睡眠時間為9小時45分。5-12歲兒童每天應有10小時睡眠。

 

2.

兒童與家長在『品德』滿意度平均數比較

 

問題

品德分類

兒童平均數

家長平均數

平均數差別

我會主動向家人或朋友打招呼 (如說「早晨」)

禮貌

1.84

2.10

0.26

縱使我很疲倦,也會讓座給有需要的人

禮貌

1.98

2.21

0.23

當我犯錯時,我會承認並道歉

責任

1.80

2.19

0.39

我答應過的事情,必定會做到

誠信

1.91

2.40

0.49

當我收到別人的禮物或幫助時,我必定會主動道謝

感恩

1.51

1.82

0.31

我會孝順父母,以報答他們養育之恩

感恩

1.66

1.98

0.32

我會做好學生本份,遵守校規

責任

1.62

1.81

0.19

我不會說謊*

誠信

2.19

2.20

0.01

 

3. 兒童『自理能力』與『家傭』的交叉比對

題目

不同意人數

佔整體比例

有家傭佔%

12.1平日在家中,我有協助分擔家務

179

21%

17.9%

12.2我會自行用餐

77

9.1%

23.4%

12.3我會自行梳洗及更換衣服

41

4.8%

19.5%

12.4我會自行完成功課及收拾書包

29

8.8%

13.8%

12.5我會管理及收拾個人物品

(如自行收拾床舖及玩具)

92

10.9%

10.9%

4.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德育及公民教育組已於201071日更名為「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通過各學科課程的講授及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 ;幫助他們在成長的不同階段,當遇上與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以至世界相關的議題之際,能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歸,並勇於承擔和實踐。2001年推行的課程改革,將「德育及公民教育」列為四個關鍵項目之一,著重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建議首要培育價值觀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及「承擔精神」)。為了配合社會不斷的轉變及對青少年人的期望,於2008年就「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作出修訂和增潤;除了加入「誠信」和「關愛」作為首要培育價值觀,並臚列各學習階段和教育範疇的學習期望,亦增加「生活事件」事例及範疇,支援學校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工作,幫助學生認識如何實踐正面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