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
職場信念╱司徒永富
經常聽到香港人有的是「獅子山精神」,究竟甚麼是獅子山精神呢?對於這問題,今年已經82歲的蕭棣年先生相信已經有足夠資格回答。社會不斷發展,不同年代也有其特色,對於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蕭棣年夫婦,他們一家九口擠在一間只有四百多呎的房間裡面,親密的程度可想而知。
現在不少人都抱怨樓價貴,人均居住面積太少,然而蕭先生以前的生活比現在的還要艱苦。除了居住面積細小之外,大廈也經常會制水制電,當樓下正用水的時候,樓上就暫時不能用水,所以經常會聽到:「樓下關水喉呀!」鄰居之間關係也變得十分密切。
別以為資源有限,鄰居之間一定會刀光劍影,事實上,蕭先生將自己家的門匙也放到鄰居的家中,有時自己忘記帶鎖匙,就會到鄰家取,街市有甚麼便宜的東西又會互相告知,那種鄰里情實在十分寶貴。
可惜現今社會,人們工作忙碌,生活節奏急速,無暇關心周邊的人和事,更遑論住在隔壁的鄰舍,蕭先生和太太帶點無奈地說:「我們有時都會做主動,但大家點點頭、問候幾句之後,就難以深入交談。」雖然無奈,心卻是不甘看這份守望相助的獅子山精神日漸殞落,蕭生蕭太即使進入高齡,也參加了一項名為「誼家誼室」的計劃,常與青年人一起探訪有需要的家庭及獨居長者,期望身體力行將互助關愛精神透過傳承給下一代。是的,「獅子山精神」不單是人們常提及的向上奮鬥打不死的精神,也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軟實力」,而這份軟實力其實人人都有,只要你心存感恩、有堅定不移的毅力,總會為自己以及社會創出一片天空。 以下是一個我親身體會的動人故事:
「天生我才必有用」是視障人士阿偉的格言。阿偉認為人縱使不能選擇自己身體的狀況,卻能決定自己面對困難和迎接挑戰的態度。
對於視障人士阿偉來說,看不到東西無疑為生活帶來不少麻煩,然而他卻知道抱怨不能解決問題。在一次機緣下,他接觸了為他生命帶來轉變的廖師傅,一位參與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互助網絡展生機」計劃的導師。當時他第一次接觸到扭氣球,想不到這「小小的玩意」卻扭轉了他本來褪了色的生活。
其實扭氣球絕對不是簡單的玩意,第一,要美觀像樣,第二,要能夠帶給別人歡樂。在廖師傅的悉心指導下,加上阿偉的驚人意志,經歷過成千上萬次的反復練習,好不容易才能感受到一點成功感。
對於有視力問題的阿偉,他付出的努力肯定比其他人多,但他認為得到的滿足感卻遠遠比正常視力的人高。現在他更開設了屬於自己的公司,經常應邀到大小企業、機構和社區,用扭氣球來為他扭出多采多姿的歡樂,幹著十分有意義及能養活自己的工作。眼前的阿偉,充滿自信,對話中找不到絲毫對命途的抱怨,相反,他散發一種與扭波同樣一致的既悅目又有陽光氣的生命力,活得自得其樂。我由衷地跟他說:「阿偉,你的故事再次提醒我態度決定高度⋯⋯加油!繼續扭出精彩的人生。」
司徒永富
現任香港樹仁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行政)及副教授,並於鴻褔堂集團出任執行董事。曾有多篇研究文章刊於國際學術期刊,他的學術研究範圍主要為創新管理、領導才能、組織文化及企業管治。
版權所有©2016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