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大笪地」 — 寵物市集背後 關於一個年青人的成長故事
採訪、撰文:Jonathan ╱相片提供:信義會青年職涯發展服務
去年十月開始,信義會青年職涯發展服務在大埔六鄉學習園地舉辦了兩次「毛孩大笪地」寵物市集,難得在大埔市區內有一個超過250平方米的草地給「毛孩」及其主人耍樂,更有市集、講座、工作坊及領養等等活動,至今吸引超過1,500人次參與。
「毛孩大笪地」有別於一般寵物市集,計劃會邀請年青人負責接待、義賣、活動統籌等崗位,讓他們從中學習,提升職場的競爭力和適應力,部分市集攤位更是免費供青年創業。寵物與年青人都是「毛孩大笪地」的服務對象,兩者看似毫不相關,但原來寵物在年青人的成長中可以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年青人透過與動物溝通、細心觀察,從而學習與人溝通,繼而改變世界觀,現年23歲的阿晴(化名)便是其中之一。
被遺棄在垃圾場的「毛妮」
去年十二月,阿晴獲邀到「毛孩大笪地」擺檔,大會預留了六個免費攤檔給年青人創業,同場還有二十多個租用者攤檔,售賣的物品都與寵物相關。阿晴對小手作特別感興趣,閒來也會畫畫、做手繩,開網店和在市集擺賣都是她希望嘗試的事情。第一次在市集中擺檔,她特別為此做了各種滴膠裝飾。
阿晴在兩星期內製作了不少作品,在市集中售賣。
兩年前,阿晴中六畢業後一直賦閒在家,後來報讀了信義會展翅青見計劃一個關於人際關係的課程。一直不喜歡又不懂跟人溝通的阿晴笑說:「當時只是不想長期待在家中,所以出外找一些課程來讀。」
計劃社工余心諾(Anson)以「超級文靜、跟人冇眼神接觸、經常伏低頭」來形容初次見到的阿晴。雖則如此,阿晴也很積極在往後的日子報讀了差不多近二十個活動及課程,叫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名為「狗狗同行」的計劃。這計劃引入動物輔助治療註1 幫助年青人,阿晴被安排到一個狗場裡照顧一些被人遺棄的狗隻。「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照顧一隻狗,我照顧的叫『毛妮』,牠幾個月大就被人遺棄在垃圾場,後來被送到狗場飼養,現在已經是一隻老狗了。」阿晴聽到「毛妮」的經歷後,心裡很想做一些事情來彌補人類對這些動物造成的傷害。她為了照顧「毛妮」,需要細心幫牠檢查身體,甚至要清理牠的糞便,對於自言有潔癖的阿晴來說真是一項挑戰,但她和「毛妮」相處下來,處事的態度開始有了變化。
計劃社工余心諾(右),在活動中作主持。
溝通不只限人與人
「我開始明白到溝通不只限於人與人之間,也可以是人與動物的。動物不會掩飾,牠們會直接用身體語言去表達情緒、喜惡。你用心照顧牠們,便會明白牠們的感受。」自從照顧「毛妮」之後,阿晴觀察多了,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之餘,也多了從其他人的立場着想,考慮自己的態度和說話會不會令人不好受。
之後,阿晴在其他活動中曾扮演神秘顧客,在藝術展覽會中擔任導賞員,都是一些對人的工作,漸漸學會了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在「毛孩大笪地」擺檔也是她的一個新嘗試,收到邀請後,她只有兩個星期準備佈置和製作產品,後來她發覺滴膠既方便帶出街又容易收藏,於是決定製作滴膠立體飾物在市集裡售賣。在兩天的售賣過程中,有一位中年女士對阿晴的產品很感興趣,走到阿晴的攤檔,跟阿晴分析起滴膠製品的市場定位和宣傳策略等等。遇到這樣有經驗的人,阿晴知道機會難得,便主動問了很多問題,獲益良多。她坦言,在市集中最寶貴的收穫不是賺得多少錢,而是有人欣賞自己的作品。
「『毛妮』教識我怎樣放慢腳步和做人可以隨意一些。與動物和人溝通時,他們會帶我看這個世界。」兩年前的阿晴性子急,做事只會按自己的計劃進行,如今她學會放慢步伐,先認識這個世界,再尋找她要去的地方,心裡變得踏實多了。
難得在市區中有偌大的草地給「毛孩」耍樂。
營造寵物友善空間
「毛孩大笪地」另一個目的是營造寵物友善的環境,所以除了市集,還有領養活動、草地派對及動物相關的知識講座和工作坊等活動,例如動物按摩工作坊可以幫助增進主人與寵物間的關係、正向狗隻訓練會教導一些非權威式的訓練方法、寵物急救車展示寵物急救的設備和分享相關知識等。大會亦邀請不同的領養動物團體如「毛孩守護者」到場舉辦領養活動。
「毛孩大笪地」其中一個目的是推廣善待動物的意識,圖為活動設置的波波池,讓狗隻樂在其中。
「香港較少有可讓寵物走動的大空間,所以草地派對很受歡迎,而『毛孩守護者』的動物也可以在黃昏人潮較少的時候,在草地上玩耍。這些動物平日在公共地方都不受人歡迎,難得到這裡可以玩一玩。」社工余心諾道出一群被遺棄的動物平日遭到不平等對待的事實。
「另外,我們利用場地原有的課室作為領養區,除了領養狗隻之外,也可以領養貓,但由於貓一緊張便會亂走,在架設領養區時,我們特別加了兩度門,防止牠們走失。我們希望推廣動物友善的環境,讓大眾多點關注動物的需要,更特別找來正向訓犬員教導非權威式的訓練方法,即是以正確的獎賞代替用權力指令,讓大家明白訓練寵物的方式也有這種選擇。」籌備「毛孩大笪地」時,以往曾合作的動物輔助治療師為機構提供不少有關動物友善的建議。從前機構透過動物輔助治療幫助年青人以及有學障問題的兒童,如今「毛孩大笪地」也積極倡導善待動物,提高大眾對動物友善的意識。
大會設有水池給狗隻嬉戲。
註1:動物輔助治療(Animal Assisted Therapy, AAT)是指將合乎指定條件的動物加入到為服務對象度身訂造的治療方案中,並由已接受AAT訓練的註冊專業人士,例如註冊社工、註冊心理學家、註冊物理治療師、註冊言語治療師等設計活動內容,透過生命與生命的互動,幫助服務對象從中成長,除有需要的年青人外,自閉症或過度活躍症兒童、精神病患者、創傷後遺症患者、康復者等也是常見的服務對象。
版權所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