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張敏芝 — 阿芝與她的普拉提教室

採訪、撰文:Jonathan ╱ 攝影:Lily ╱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大半年前,張敏芝(Tracy)搬進太子一幢商住兩用約800呎的新居,這個「家」除了是阿芝的生活空間,同時是她的教學中心,她是一位普拉提(Pilates)導師。客廳的一邊鋪了延伸至窗戶的牆鏡。屋內有三間房,一間是她的寢室、一間用來存放普拉提教學用具,最後一間是儲物室,正打算租給別人提供單對單繡眉美容服務。屋內有兩個廁所,一個她自己私人用,一個預留給學生及租用人士使用。


平日在客廳休息的佈置

數年前,阿芝可能也想像不到自己會搬到在一個生活和工作結合的地方,一切應該由她一次打排球時受傷開始說起。




阿芝示範普拉提運動,這種運動幫助她治好椎間盤突出。



每天躺着半小時

阿芝喜歡運動,更熱衷打排球,不過,在八年前,她在一次殺球後發覺腰部有點僵硬,這種情況在兩三年內逐漸惡化,最嚴重的時候,她每天要躺在軟墊上至少半個小時,才能放鬆緊繃的肌肉,令身體回復正常。之後,經電腦掃描後確診患上椎間盤突出這一種不可逆轉的病症,更有機會影響下肢的活動能力。醫生告誡她不可以再做運動,尤其是排球這種經常要跳躍的運動。她聽到後很不甘心,於是積極尋找其他解決方法,後來一次機緣下認識了普拉提這種運動,做了三個月後發覺身體有所改善。原來普拉提這種運動能有效強化肌肉,令緊繃了的肌肉變得有彈性,增強肌肉的力量,做到保護身體的果效。她持續學習了一年,椎間盤突出的困擾差不多都消失了。

自此,她對普拉提運動產生興趣,更想藉這運動幫助像她一樣的人。她的隊友多少也有跟她類似的經歷,以為會從此好不起來。於是,她花了兩年時間考了一個導師牌,開始以此為兼職,讓更多人因學習到這種運動而受惠。最初阿芝都是租用他人的場地教班,但由於限制太多,又沒有適當的道具,不能為學生提供固定而全面的教學。她計算過自己的收入可以支付現在的租金,於是便搬進這個商住兩用的地方,完了她的夢 ─ 有一個更理想的居所和適合教學的地方。


將客廳的物品清理後,阿芝便可以在此教班。


將客廳變成教室

雖然阿芝喜歡普拉提運動,但她從來沒有打算做一個全職導師,在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下,她每星期只會用二至三天來教班。她有一份正職,不過公司容讓她有比較彈性的工作時間,所以她有頗多時間在家工作,加上她也是一個教人美容和護膚的美容化妝師,屋內收藏了很多護膚和化妝品,這裡也成為她的私房美容室。

平日她會在客廳放兩張輕便的梳化床,正對掛牆電視,將這裡變成她休息和招呼朋友的天地;工作的時候,在儲物房搬出一張可摺疊的小桌子,放一台手提電腦,便成了工作檯;教美容的時候,只要將護膚和化妝用品從寢室的箱子裡拿出來在檯面上鋪陳,學員坐在對面,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私人教學化妝間;教學生普拉提時,她將所有梳化、桌子收藏,放上需要的軟墊和工具,最多可以同時跟十個學員授課。偌大的空間,還可以容許利用大如健身球等工具教導學員,變身後這裡就儼如一個小型多用途活動室。


阿芝希望可以多教學員利用工具練習普拉提,圖為她用來存放工具的房間。


阿芝的隔離室

阿芝的舊居是約百多呎的房間,雖然一應俱全,環境良好,但由於空間太小,很難與朋友在家聚會,甚至連自己也甚少留在家中。自搬進這個地方之後,她多了留在家中,除了便利她教普拉提之外,也多了考慮怎樣善用這個地方,她打算將其中一間儲物室和客廳租給他人使用。阿芝最近認識了一些社工朋友,他們希望找一個輔導的空間,幫助在社會運動中受到情緒困擾的年青人,做一些輔導和疏理情緒的工作;另外,她也認識教跳舞的朋友希望在這裡教小朋友舞蹈。雖然受到社會運動和疫情的影響,阿芝卻說,感恩自己有這個空間,可以幫到更多人。

訪問前半個月,阿芝剛從美國回來,當時美國和歐洲的疫情仍未爆發,但她卻選擇自我隔離14天,她笑說因為自己平日接觸很多人,自我隔離是對他們最好的保障,這個「家」頓時變了她的隔離室。她未回港之前,已托朋友購買所需食物放進雪櫃。這段期間,她定期每日為自己量體溫、做運動,也多了時間在家煮食和規劃生活。阿芝說這段期間雖然「悶」,今天回看,歐美的疫情如此嚴峻,更覺得自己當時的決定是對的。而她最感恩的是在這14天裡,不時有朋友和家人為她送餐和買東西,雖然大家只能戴口罩在門口見面,卻阻擋不了對彼此的關心。


客廳變身私人教學化妝間。



Share

 

(訪問內容純屬受訪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版權所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