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阿樂 — 倥偬之中一起靜

採訪:周淑屏、Jonathan ╱ 撰文:周淑屏 ╱ 攝影:Knight ╱ 部分相片提供:阿樂

一起靜推動的「一起靜」文化,其理念是以梅村(一行禪師)教法為基礎,亦整合了不同與內心有關的方法與經驗,着重身心精神的關注,卻不涉及任何宗教。 發起人阿樂多年來於不同地方組織正念共修活動,這種靜的文化適合不同宗教背景或無宗教背景的朋友參與。


每日堅持做靜觀練習最少5至10分鐘,「寧可短,勿可斷」,精神和身體的狀態也會得到改善。


阿樂在兩年前創辦「一起靜」,定期舉辦正念活動,更將正念融入社區關懷,將個人靜修與社會資源匯合。 在個人靜修以外,又藉着靜修為一些地區人士建立具有情感的社群。現時一起靜的正念小組於屯門、太和、荃灣和太子等都有定期活動,建立群體關係,提供地區及情感支援。


阿樂小時候十分自卑,更因升學壓力影響身心健康,後來學習禪修一兩個星期後,令他的精神和氣色都變好了。



他是過來人

阿樂小時候十分自卑,且有社交恐懼,到讀大專時,更因升學壓力影響身心健康。此時,有人建議他去禪修,之後,阿樂從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著作中接觸到靜修,便嘗試自己摸索、練習。在練習靜修一兩個星期後,他的精神和氣色都變好了,令他感到靜修對自己起了作用。

正念(mindfulness)是禪修的一種方式,令人明心見性,與宗教沒有必然關係,強調不加批判地覺察當下身心,讓心安定,有意識地選擇下一步。

所謂正念,簡單點說就是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甚至只是專注在自己呼吸之上,而靜坐的其中一個常用方法,是在靜坐之中觀察自己的呼吸,藉此感受當下自己的感覺。

都市人不容易靜下來,常會感到緊張、壓力,甚至引致失眠。學懂靜一靜,便能夠安心睡覺,有助提升生活質素。


都市人不容易靜下來,常會感到緊張、壓力,學懂靜一靜,便能夠有助提升生活質素。


我們的問題

阿樂嘗試為香港人面對的問題尋根究柢。他說:其實社會深層次的問題存在已久,現時的客觀條件不允許我們快樂,普通人難以在階級上突破,在生活條件中不容許有夢想,有些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有些人想追求夢想但現實不允許。陷於兩難中的人,一是要堅持在不喜歡的環境中掙扎,令到心靈痛苦;或是為了追求夢想放下一切,但生活陷入困難。另外的一些人,物質生活雖然豐富,但仍想追求生命的答案,例如人生為何?我來這世界做什麼?他們有內在成長的需要,想以利人的方式待人,卻不想有特定信仰…… 因此,他希望正念的修習能為這種心靈上的需求提供方向。


多些透過正念得到覺知,就不會長期處於驚恐之中。


阿樂更指出:在反送中風波之後和疫症陰霾之下,香港人有不少身心問題需要面對。他舉出以下例子:疫症來臨的時候,家人因恐懼搶購口罩、廁紙,如果其中一人有正念且保持平靜的心境,便能夠定下來,看到別人的慌張,知道並非一行出街就會染病,會靜靜地思考需要購買多少、該何時停止。就像阿樂的一個朋友,在家人全家出動搶購厠紙的時候,他留意到自己很擔心,於是靜下來,看看自己家裏有多少厠紙,能夠用多久,同時思考疫症的危機是否會一直延續,之後便對家人說自己的儲存量應該足夠,就沒有參與搶購厠紙的行為。阿樂指出只要社會上多些人有這種覺知,就不會長期處於驚恐之中。

又例如在反送中事件中,家人政見雖有不同,但是如果能夠冷靜下來,明白要超越立場對立,重視血緣的關係,不執着於政見、要拼個你死我活,停下來看清黃藍背後的關係,這樣就沒有那麼容易有衝突,看得更深更遠,視野更廣闊。


阿樂在兩年前創辦「一起靜」,定期舉辦正念活動,更將正念融入社區關懷。



正念三部曲

在這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的眼睛、耳朵會不停接收訊息,因而會產生恐懼和壓力,全天候活在恐懼、憤怒、批評的情緒當中,無法靜下來。這時,我們要有這樣的觀點——這些危機、這些不安的情況不是你獨自擁有的,而是全香港人集體共通的,所以不要過份擔心。惡劣的情況不會恆久不變,它是由無到有,再會由有到無,是不停在變化的。就像疾病、社會運動…… 這些本質都是會改變的,所以不要過分憂慮,深陷於其中。

對待氾濫的新聞和信息,阿樂提議我們不要整天看手機資訊,應該設定在某一時段看,其他時間不看。一天只看一小時和全天24小時也在看,得到的資訊其實沒有什麼分別,看多了看久了,新聞也不會因而變多,看太多次反而會令自己緊張,更會浪費時間 。



在看新聞等訊息時感到憤怒、悲傷、恐懼的時候,只要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我們就可以選擇停止。我們可以關掉正在看的新聞直播,數算自己的呼吸,然後可以選擇繼續看下去,抑或不再看下去,暫時去喝杯茶、吃點東西,暫離一下以紓緩情緒。


正念的完整三部曲,包括「覺察、停止、選擇」。無論修習或生活上,這三部曲亦適用。靜修時,思緒不時會被雜念帶走,我們要有意識停下來,有意識做選擇,選擇回到呼吸,暫時放下想法。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趕走情緒,而是要有意識地去做生活上的選擇。放諸生活,面對各種負面情緒時,先覺察當下的身心狀態,心安定了,從情緒氾濫的狀態拿回意識的主導權,再選擇下一步。

吃飯的時候,許多人也會開着電視機看節目,或者看電話上的資訊,這樣會浪費了生活的經驗,同時會加大負面情緒。阿樂提議我們應該選擇一天三餐中有一、兩餐不看電視、不看手機資訊,靜默地一個人不說話,慢慢吃飯,慢慢咀嚼,吃完一啖再吃第二啖,令吃飯的時間由原來的15分鐘增加至35至45分鐘。吃飯時觀察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和自己的內在交流。





覺察身與心

阿樂認為,在疫情擴散的時候,我們留在家中,更能活在此時此刻。我們一年365日也走到外面,現在被迫留在家中,更可投入在家時光,靜靜享受靜謐、專注的時間。最後,他為我們介紹了一些簡單易做的正念練習: 

正念減壓強調將所學運用於日常生活,學習讓生活中的每一刻都維持覺察,專心一意。例如呼吸的覺察練習,在寧靜的環境、適宜的溫度中,坐在墊子上或舒適地躺下來,採用自然呼吸,將注意力放在呼吸時氣息在鼻孔的進出,只需要單純地覺察氣息的一進一出。


阿樂提議我們應該選擇一天三餐中有一、兩餐不看電視、不看手機資訊,靜默地一個人不說話慢慢吃飯。


另外,亦可以做「身體掃描」練習,讓心(注意力)停留在身體不同位置一段時間,讓心可以歸家(心靈的家),在身體之中能夠做到身心合一。這練習可在睡覺前15分鐘做,練習專注由頭、頸,到膊頭、胸口,到肚、到手腳,像探訪身體、和身體各部分打招呼。

只要我們每日堅持做靜觀練習,做一個星期已可以習慣、適應。每日堅持做最少5至10分鐘,「寧可短,勿可斷」,慢慢就會漸入佳境,尋找到實在感,精神和身體的狀態也會得到改善。


阿樂示範如何做「身體掃描」練習,讓心(注意力)停留在身體不同位置一段時間。

(編註:「身體掃描」是正念減壓課程的練習項目,做法是讓學員舒適地躺着或坐着,體察身體每個部位當下的感覺,並全然地接納身體當下所浮現的任何感覺。透過身體掃描的練習,我們對身體感受的覺察力逐漸提升,對於內在心理現象的覺察力亦隨之提升。)


Share

 

(訪問內容純屬受訪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版權所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