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香港礦山挑戰賽2017 ─ 追隨礦工足跡 走進歷史遺蹟

採訪、撰文:Jonathan ╱攝影:Tommy╱部分相片提供:鞍山探索館

40至60年代是香港礦業的全盛期,全港有40幾個大大小小的礦場,計有銀礦灣、蓮麻坑沿礦場、安達臣道石礦場及馬鞍山鐵礦場等等。但要數目前仍保留完整建設及生活足跡的,就只剩馬鞍山鐵礦場。


首屆香港礦山挑戰賽的參賽者將途徑多個歷史遺蹟及景點,包括:恩光堂、240礦洞入口和昂平高原。

原是火山區的馬鞍山,蘊藏豐富的礦石。

隨時代變遷,香港的礦場逐一被淘汰,馬鞍山鐵礦場也不能倖免。兩年前開始,本機構為馬鞍山村恩青營進行活化工程,回復昔日礦村生活的面貌,更聯絡舊日的村民,發掘他們昔日生活的點滴,整理及保存當中珍貴的歷史故事。自鞍山探索館2015年啟用至今,已有超過一萬七千人經不同渠道接觸及認識馬鞍山礦村的故事。 2017年2月26日,本機構將舉辦第一屆香港礦山挑戰賽,首次以礦山主題進行小組競賽,帶領參加者跟隨昔日礦工的足跡,探索馬鞍山礦村的歷史,同時為鞍山探索館的第二期活化工程籌募經費。

追隨礦工足跡 走進歷史遺蹟

馬鞍山礦場於全盛時期有多達三千多名礦工在礦村中工作和生活,山上至山下有接近一萬人聚居,當中包括大量戰後逃亡的北方人,加上本地客家及潮州人,以及日本工程師的參與,形成了獨特的香港礦村歷史。當年信義會及天主教會於1950年開始為馬鞍山礦工展開救濟工作,並提供教育、醫療援助及服侍善工等服務。自此,信義會與馬鞍山村居民建立了彼此密不可分的關係。現時,馬鞍山擁有兩個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僅存礦洞、三級歷史建築的信義會恩光堂和30多個三級礦場建築群。香港礦山挑戰賽的比賽路線將會經過這處不少歷史建築。

其中包括:

選礦二廠 ─ 在俗稱「鐵礦墳場」的鐵礦廢料棄置區進行再篩選鐵沙的地方。

信義會恩光堂 ─ 信義會於礦村內興建的教堂,鄰為昔日礦村學校及宿舍。

昂平高原 ─ 眺望西貢市中心的高原,以往居民必經此處往返西貢及馬鞍山村,購買生活所需。

露天採礦場 ─ 1953年前使用的露天開採式礦場。

240ML礦洞入口 ─ 1953年後,礦場改以坑道式採礦,240ML礦洞入口為現存僅有的礦洞入口。


本機構項目及培訓經理樊文韜表示,希望透過比賽,讓參加者親身體會昔日礦工的生活點滴及當中堅毅的精神。

挑戰礦山任務 體驗礦村生活

是次活動負責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項目及培訓經理樊文韜表示,香港礦山挑戰賽是首個以礦場為主題的競賽,參加者除了鬥快行經礦村歷史古蹟之外,也需要完成指定任務,任務的內容均與礦場及礦村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希望透過不同的任務讓參加者體會及認識昔日礦村的生活。其中一個檢查站是在昂平高原,眺望西貢及美麗的島嶼,由昂平走半小時便可到達西貢,昔日的礦村居民就是從此處來回西貢市集補給日常所需。挑戰賽其中一個任務就是要模仿村民搬運食物,走一段約十分鐘的路程。」樊文韜說。

「我覺得選礦二廠這個檢查站也很特別,參加者要合作在此處尋找鐵礦石,更要像礦工般估計鐵礦的重量,這很考驗他們的合作精神及判斷力。」這次比賽的路線設計員及技術顧問 ─資深長跑運動員周佩欣,提醒參加者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曾以亞洲女子第一的成績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周佩欣,在設計比賽路線時親身跑過馬鞍山不同的地域,她驚歎馬鞍山擁有一流的自然地貌及風景。在她設計的路線上,參加者會行經不同的地域,當中有斜路、小溪甚至高原,而沿途可以欣賞到馬鞍山獨特的自然風貌。

「馬鞍山在泥盤紀時期是火山區(約4億1千萬至3億7千萬年前),後來經溶岩流過後,產生不同的礦物。」「除了鐵礦,馬鞍山也有很多奇石,例如火山岩在高溫變形、爆裂及風化後的石林,二月份更會看見原生杜鵑花及其他原生植物。」樊文韜說。

活化的意義 背後的價值

鞍山挑戰賽以主題競賽的體驗方式,讓參與者追尋馬鞍山礦工的故事,為鞍山探索館籌募第二期活化工程的經費,但背後更想參加者從活動中體會舊日資源匱乏下,村民能珍惜土地及互助互惠的關係。

「從前的礦村都是夜不閉戶,大家互相幫助,村內人情味濃厚,有別於現今香港及其他大城市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關係。」「我們期望參加者都能體會昔日礦村居民那種堅毅、富人情味及懂得珍惜的特質。」樊文韜期望香港鞍山挑戰賽能讓更多人關注及明白這種珍貴的精神及情懷。比賽籌募所得,將用於相關的社區推廣及修葺歷史建築物之用。


周佩欣進行路線設計時驚歎馬鞍山擁有一流的自然地貌。

香港礦山挑戰賽

舉行日期:2017年2月26日(星期日)
賽事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3時
起點:馬鞍山郊野公園
組別:企業組(8公里)、公開組(8公里)及 親子組(3.8公里)
每隊人數:2-4人
網址: http://gyc.elchk.org.hk/minechallenge

準備小貼士

對於平日少運動的參加者,資深長跑運動員及體能教練周佩欣建議初時可每星期三次,每次急步半小時,繼而漸漸用慢跑代替,訓練不要太急。另外,由於這次是團體賽事,涉及工作分配、商議及決定,十分考驗合作精神,不能只靠個人能力達到,所以大家也要在這方面作好準備。




Share

 

版權所有©2017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