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1 月,本机构获得平和基金资助,推展全港首创的 24 小时 AI ChatBot 戒赌辅导服务,以崭新方式回应社会需要,让更多人及早发现赌博成瘾问题,适时踏出改变的一步。
一条平平无奇的毛冷线,经过一班妇女和长者们用心钩织下,成为一朵朵太阳花,向大家分享从钩织中找到的正能量,犹如太阳花般温暖人心。
根据《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的讨论文件显示,估计十多年后香港患慢性疾病病人的数目会增至300万,佔总人口约37%,这个数目仍未包括未获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实质患者人数可能是已确诊人数的两倍。

屯门地区康健中心执行总监林国伟(Laurence)表示,这个惊人的数字反映了整个医疗体系将要面对的沉重压力,寻找和及早治疗潜藏在社区的慢性疾病患者更是刻不容缓,这亦促使了地区康健中心的出现,针对性地处理,包括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退化性膝关节炎、腰背痛、中风、髋关节骨折及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等病症的市民的需要。
三岁的男童小安(化名),透过学前康復服务的中央转介而入读信义会颂安幼儿学校,接受兼收轻度弱能儿童服务,透过全日制兼顾学习与生活的整全及共融课程,让他逐步适应校园环境,建立具个人化的学习动力与能力,进而改善社交及沟通能力,更有自信地在自己的舞台上挥洒自如!
行楼梯对于普通人而言轻而易举,但对于行动不便的长者,却是举步维艰。2018年开始,社联及数间社福机构推出楼梯机服务试验计划,帮助这些无助的长者外出,但计划只维持了两年半便终止了。在疫情期间,有长者因没有相应的服务,两年多足不出户。

今年,计划以另一种形式重启,计划主任蔡卓欣姑娘还记得,当打给旧有用户告知消息时,有一位婆婆听到后足足哭了15分钟,她说:「如果早点有服务提供就好了,我丈夫这两年因为没有楼梯机很难去覆诊,所以我们宁愿不去,他上个月刚去世了。」
在街上喝完饮料,大家通常随手将饮品包丢进垃圾箱;店舖在取出货物后,就直接把纸皮箱弃于街上。这些明明可回收的物品,往往就这样被送到堆填区。多亏一个个长者,每天都在社区把可回收的物件分类,并收集起来变卖。虽然他们大多是为生活餬口而做的,但他们对社区环境的付出实在功不可没。

这天,我们跟着阿环婆婆了解她的回收工作。她大多捡拾到的物品都会送到「绿在区区」,原来她在社区做回收的原因,只是一心想为环保出一分力,想社区整洁一点,堆填区少一点垃圾。长者们为社区付出良多,奈何他们很多时只被忽视甚或歧视,其实他们值得我们多一点尊重。
无论你是否喜欢音乐,脑海裏总会有浮起几句琅琅上口的歌词,感动你的时刻。「星梦情真III—生命·颂歌」藉着公众人士与智障人士家庭交流,再以歌词为智障人士家庭谱写生命乐章,最后制作成音乐专辑,向社会大众展现智障人士家庭的生命故事,希望成为感动你和我的作品。
「想不到一个钩织香蕉匙扣会掀起中心的热潮。」马鞍山长者地区中心护理员贤哥在一次工作中,发现一位认知障碍症婆婆袋上挂了一个钩织香蕉匙扣,好奇一问才知是婆婆亲手钩织的,便请婆婆教他。婆婆的作品亦吸引了中心其他长者前来学习。其后,社工、贤哥、和一班长者组织钩织小组,既能发挥长者的技能,又能提倡共学、互助的精神,更能将钩织带入义工服务中。
在香港,不难发现到处都是照顾者的踪影,有照顾年迈父母的、照顾患病伴侣的、照顾学习障碍子女的。他们的故事不尽相同,但他们都面对因长时间照顾而来的压力和困难。作为照顾者的邻舍,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一直为照顾者提供各类服务,减轻他们的压力。与此同时,有资深照顾者愿意向新手照顾者传授经验与关怀,建构一个照顾者互助的社区。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信义会天恩培训及发展中心(GTC)为了维持中心教学及服务质素,投入不少资源,为课程提供网上学习平台,协助学员成功转型,也趁机将服务拓展至网上,对应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