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自立支援」文化 协助长者自主生活
2019年12月10日

长者服务 — 推动「自立支援」文化 协助长者自主生活

採访、撰文:Jonathan ╱摄影:Knight ╱部分相片提供:山景长者护理院

居于院舍的体弱长者,碍于身体机能退化,在安全的大前提下,一般院舍都会予以全面照顾,穿束衣、用尿片、限制活动空间等都颇常见。自2018年开始,信义会属下三间院舍陆续开展了一种起源于日本,于台湾盛行的「自立支援」文化,尽量减少这些「束缚」,其目的是让住院长者能够享有自主和有尊严的生活。


在香港举行培训,让院舍员工体验被约束的滋味。


到台亲身体验 回港积极推行

2018年5月,「关注家居照顾服务大联盟」在香港举行了一个研讨会,邀请了台湾自立支援学院执行长林金立先生分享「自立支援」长者照顾模式,提倡「三不」:不约束、不尿布、不卧床。山景长者护理院的社工李淑萍(Joe)当时也有出席,这种新概念为她带来不少冲击和反思,心里盘旋着从何开始。
随即,机构于6月派代表到台北参加为期两天的2018亚太长期照顾发展策略国际研讨会,稍后更安排人员到台中相关的机构参观和体验。当时参与的人员包括服务总监、院舍院长,以至有前线经验的社工Joe。「当时院长也要被约束及穿尿片,感受被绑着四个小时的滋味。」院舍一般会每2至3个钟解一解,检查一下身体状况。「在被约束后的一刻,同事都说:『我终于知道点解要解一解啦!』」Joe说。同事在当刻深切感受到这种长期被着的滋味是何等辛苦。


利用流动水车鼓励院友饮水。
经过这次体验回港之后,机构随即在院舍内推动「自立支援」。虽然决定事在必行,但茫无头绪,如何开始?「其实『三不』之外,我们更加重『四要』:饮足够的水量、吸收足够的营养、做运动及正常的排便。」Joe解释,台湾的负责人员给了他们建议──可以从饮足够的水量开始。饮水量够不但可以帮助排走体内毒素,如厕时的尿餲味也不会太厉害。为鼓励院友主动饮水,院舍增添了流动饮水车,鼓励院友饮水,也在各用餐时间之间提醒他们饮水。另外,院舍会视乎不同院友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地安排适当的训练。「院舍有超过140位院友,我们先选一些身体状况适合的来试行。」


自立支援小贴士

院友的亲身经歷

现年94岁的陈婆婆于2018年9月入住山景长者护理院。她曾住在私营院舍,后因跌倒入院,再转介到信义会。陈婆婆来到山景时需要全护理照顾,即要穿着安全衣、用高背椅、穿尿片等等,但经护理员观察后,发觉婆婆的身体并不太差,所以除了每天鼓励她饮够1,500cc水量,也定时安排她做运动,加强下肢肌力,又在吃饭与返房的路上,让她自己用助行架步行,以及定时提她如厕等。2019年年头开始,陈婆婆已可以用助行架在院舍内四处走动,现在甚至已不用穿安全衣,可自行去食饭、如厕等等。
现年80岁的院友黄婆婆则于2017年跟丈夫一同住进院舍,因为体弱关係,她住进院舍后曾两次因昏迷入院,最长住了11天医院。从前她意识模煳,自从推行「自立支援」以来,饮水量多了,也能够在护理员协助下靠助行架行一小段路,现在她甚至对自己的饮食也很有要求。由于婆婆身体状况只可以食煳餐,近期院舍开始制作一些「精緻煳餐」,希望只可吃煳餐的院友能有更像真的食物形态,吸引他们进食,吸收足够的营养。黄婆婆的儿子分享说:「自推行自立支援以来,妈妈的精神好多了。现在讲着也好清楚,人也开心多了!」


一班山景长者护理院的同工、义工和院友于开放日整装待发,开放日亦会向来宾介绍「自立支援」的文化。

从改变观念开始

黄婆婆的丈夫陈先生同住在院舍,却住在不同区域。陈先生的身体状况很好,更经常参与院舍内的活动,担任不同的岗位,经常在中心做接待、也是院友议会的代表,非常活跃。其实在院舍内有不少院友会自发参与不同的岗位,作出贡献。
「从前我们的观念是,所有工作都应该由员工去做,但如果这是院友的一个家,长者为什么不能过原有的生活?包括做一些能力可及的工作。」Joe解释为何院舍会建议院友负责摘菜、扫地、派碗筷,以及担任接待及其他一般家居任务,有家属也非常贊同这安排。长者因能按自己的喜好和擅长在院舍作出贡献,便会感到充实,也达致有尊严的生活。


94岁的陈婆婆不用半年时间,由要穿约束衣变成可自行用助行架自由走动。
问到推行「自立支援」时遇到什么困难,Joe表示虽然当中遇到不少实际问题,但「自立支援」是照顾模式的改变,重点还是要引入改变,是心的改变、观念的改变。如何做到这一点?机构于2018年8月开始举行了大大小小的体验班,让同工体验被人紥、穿尿片、被餵食等等,让工作人员明白体弱院友的真切感受,从而思考如何协助他们达致有尊严、可自主的生活。
未来,院舍亦会建立一个共议平台,让同工、院友及其家人参与,令个人照护计划更切合每位长者的需要。


曾昏迷入院的80岁黄婆婆如今精神奕奕地谈论院舍的生活,旁为与她同期入住院舍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