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龄荟—深水埗的隔篱邻舍
2024年10月25日
不知大家对自己的邻居有多少认识呢?虽然人人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不少人都对自己的隔篱邻舍不太认识,甚至素未谋面,难以做到守望相助,近邻变得比远亲更「远」。2022年起,金龄荟获滙丰香港社区伙伴计划支持,连续两年推行社区计划「连结『里』——深水埗社区支援计划」(2022)、「老.地方见!」(2023),联同信义会教会永生堂,招募深水埗区街坊做义工,以不同方式关心邻里:妇女义工Karen每天前来关心邻居婆婆,为婆婆解决生活琐碎事;金龄义工德贞每星期来到教会教小孩做功课、玩游戏,陪伴孩子成长。

婆婆是一位八十多岁、听力及记忆力退化的独居长者。Karen忆述,最初跟婆婆沟通困难,婆婆更会怕麻烦婉拒Karen探望。但Karen没有因此向计划负责社工陈婉薇要求更换服务对象,亦没有只满足要求随随便便完成义工探访,反而嘘寒问暖,更会在每天外出或回家时,刻意来到婆婆门外看看她的状况,担心她独自在家中是否安全。她说:「时间可以融化一个人,婆婆慢慢接受了我的关心,婆婆的家人更配了后备锁匙给我,希望在紧急时有多一个照应。」

义工Karen(左)与社工陈婉薇(右)。
其实,婆婆的儿子每天上班前,都会来到婆婆家为母亲量血压、提她服药等等。但碍于儿子工作忙碌,亦不时离港工作,所以作为义工兼邻居的Karen,每天早上都会抽空来帮手,亦会记录婆婆的血压状况,让婆婆的儿子安心。婆婆为人心急,琐碎事都会急忙打电话叫儿子回家帮她处理,但儿子正在工作,难以随传随到,两人经常因此争吵起来。所以,Karen前来帮忙电视转台、手机充电、落街买橙等等,这些看似举手之劳,却是对婆婆最有效的帮忙。「最初,长者们可能会抗拒别人的关心,因为他们会觉得有谁会愿意花时间在长者身上呢?但我们总会有空闲时间,一个关心、一次陪伴、一次聆听,纵然简简单单一起吃杯雪糕,都能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Karen说。

Karen与婆婆自拍合照
婉薇感谢Karen和一班妇女义工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关心长者,由最初互不相识,慢慢付出关心,最后得到长者们的信任。由最初义工与服务对象的关係,回归至邻里间互相关心的邻舍关係。因此在「连结『里』—深水埗社区支援计划」完结后,金龄荟再次申请基金,举办「老.地方见!」,由37位妇女义工继续关心126位街坊长者,更将她们对长者们的观察、反思、点滴故事,化为「如何好好老去:100个关心长者的方法」社区艺术展览的内容。
「如何好好老去」可以是一个很沉重的议题,教人思考如何面对「老、病、死」的考验。而是次展览以开放的心态展现「老去」,Karen和婆婆分享雪糕的故事,抑或是成为婆婆和家人之间的沟通桥樑经验,都成为展览中「故事地摊」、「长者心事电话亭」、「好好老去日历」的展览内容,以社区艺术、形象化的方式呈现「老」的不同面向,启发大家思考如何好好老去,做多一点点,以行动将自己与长者街坊的邻里关係重新连结起来。

妇女义工每周都会记录与长者的相处

一班金龄义工和深水埗区的孩子在永生堂聚会。
德贞平日都有参与中心举办的运动班。有一次,她看到金龄荟招募儿童暂託服务义工,便尝试参与。「我以前主要做长者服务义工,到院舍关心老人家。但在疫情下院舍谢绝访客,所以试试做儿童服务义工。」德贞坦言自己甚少接触小孩,所以今次的儿童暂託服务是很好的尝试和考验,她每星期都会来到永生堂陪一班小朋友做功课、玩游戏。有一次,她看到有一小朋友做功课时不像平日用心,心事重重,她没有催促小孩做功课,亦没有追问他发生了甚么事,而是表达尊重和关心,耐心地陪伴他在教会内散步近二十分钟,助他平復内心复杂的情绪。「每个小朋友都是独特的,我不知这个方法是否最好,但以谦卑、爱心、耐心关爱小孩,让他慢慢放松起来,这是正确的。」德贞説。

德贞教小朋友做功课
德贞和金龄义工们虽然与小朋友的年龄有一段差距,有时候都会不太理解孩子们的情绪、说话,但正正因为不理解,令德贞对孩子更耐心摸索他们的情绪,拉近与小朋友沟通的距离。时代改变,现今小朋友的学术知识和要求跟以前不一样:学科知识深、功课测验多、书写字体要求高。有时候小朋友来到课託时已经很疲累,半睡半醒地做大量功课,令德贞心痛。是要让孩子来到玩一会、休息一下?还是要他继续做功课?婉薇指出,家长明白此计划的託管服务并不是单单追求小朋友的学术成绩,而是更希望小朋友能开心和平安,她指出:「从前父母忙碌时都会带子女到邻居家,我们每一个义工,就像小朋友的邻居叔叔姨姨,帮忙照顾、教做功课、陪伴小朋友成长。」

「如何好好老去:100个关心长者的方法」社区艺术展览
独居长者有邻居的关怀与帮助,或是金龄长者关心街坊小孩,都连结了区内不同群体力量及资源,编织出邻里间互助支援的网络,积极推动社区内的关怀守望精神。期望大家一同关心邻里,即使一句问候、一个举手之劳,都能将邻里之间互相连结,成为互助友爱的隔篱邻舍。
金龄荟
以社企服务金龄人士(50岁以上),以不同活动、课程,与金龄人士建立健康、丰盛的生活,以知识回馈社会,承传跨代智慧,拥抱黄金岁月。
主要服务:
。保健运动
。金龄图书馆
。赛马会「学艺再玩」创龄艺术计划
。老.地方见!
FB:https://www.facebook.com/eh.elchk
IG:https://www.instagram.com/eh.elchk/
楼上楼下的好邻居
Karen是全职家庭主妇,每天一早送儿子上学后,不是先回家休息或打理家务,而是到住在楼下的邻居婆婆家中,自行用锁匙开门入屋,提醒婆婆服药、帮她开电视,亦会陪她由石峡尾步行去深水埗北河街街市买橙。这么熟络的邻里关係,会令人以为Karen跟婆婆是认识多年的老街坊,但她们曾是素未谋面的楼上楼下,直至一年多前Karen参与「连结『里』」义工服务,恰巧配对到住在楼下的婆婆。婆婆是一位八十多岁、听力及记忆力退化的独居长者。Karen忆述,最初跟婆婆沟通困难,婆婆更会怕麻烦婉拒Karen探望。但Karen没有因此向计划负责社工陈婉薇要求更换服务对象,亦没有只满足要求随随便便完成义工探访,反而嘘寒问暖,更会在每天外出或回家时,刻意来到婆婆门外看看她的状况,担心她独自在家中是否安全。她说:「时间可以融化一个人,婆婆慢慢接受了我的关心,婆婆的家人更配了后备锁匙给我,希望在紧急时有多一个照应。」
义工Karen(左)与社工陈婉薇(右)。
其实,婆婆的儿子每天上班前,都会来到婆婆家为母亲量血压、提她服药等等。但碍于儿子工作忙碌,亦不时离港工作,所以作为义工兼邻居的Karen,每天早上都会抽空来帮手,亦会记录婆婆的血压状况,让婆婆的儿子安心。婆婆为人心急,琐碎事都会急忙打电话叫儿子回家帮她处理,但儿子正在工作,难以随传随到,两人经常因此争吵起来。所以,Karen前来帮忙电视转台、手机充电、落街买橙等等,这些看似举手之劳,却是对婆婆最有效的帮忙。「最初,长者们可能会抗拒别人的关心,因为他们会觉得有谁会愿意花时间在长者身上呢?但我们总会有空闲时间,一个关心、一次陪伴、一次聆听,纵然简简单单一起吃杯雪糕,都能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Karen说。
Karen与婆婆自拍合照
婉薇感谢Karen和一班妇女义工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关心长者,由最初互不相识,慢慢付出关心,最后得到长者们的信任。由最初义工与服务对象的关係,回归至邻里间互相关心的邻舍关係。因此在「连结『里』—深水埗社区支援计划」完结后,金龄荟再次申请基金,举办「老.地方见!」,由37位妇女义工继续关心126位街坊长者,更将她们对长者们的观察、反思、点滴故事,化为「如何好好老去:100个关心长者的方法」社区艺术展览的内容。
「如何好好老去」可以是一个很沉重的议题,教人思考如何面对「老、病、死」的考验。而是次展览以开放的心态展现「老去」,Karen和婆婆分享雪糕的故事,抑或是成为婆婆和家人之间的沟通桥樑经验,都成为展览中「故事地摊」、「长者心事电话亭」、「好好老去日历」的展览内容,以社区艺术、形象化的方式呈现「老」的不同面向,启发大家思考如何好好老去,做多一点点,以行动将自己与长者街坊的邻里关係重新连结起来。
妇女义工每周都会记录与长者的相处
陪伴孩子的叔叔、姨姨
除了妇女义工连结长者街坊,长者义工都可以连结小朋友街坊,成为不一样的邻里关係。婉薇表示,深水埗区的家庭子女人数较多,所以家长难以同时照顾多名子女。教会永生堂看到这个社区需要,于是与金龄荟合作,为是次计划开放教会空间作儿童暂託服务场地,减轻家长的照顾压力,腾出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婉薇坦言,一直以来金龄荟都是提供长者服务,开办儿童託管是一个新尝试,有幸得到永生堂的支持,腾出教会的闲置空间,让金龄义工帮忙策划活动,发挥他们的能力,以叔叔、姨姨的身份照顾区内的小朋友,让託管服务能顺利运行。已退休的德贞就是其中一位金龄义工,她说:「我小时候都很渴望有叔叔、姨姨教我做功课,陪我成长。虽然儿时心愿未能达到,但现在我却能当这个角色,陪这班孩子成长。」一班金龄义工和深水埗区的孩子在永生堂聚会。
德贞平日都有参与中心举办的运动班。有一次,她看到金龄荟招募儿童暂託服务义工,便尝试参与。「我以前主要做长者服务义工,到院舍关心老人家。但在疫情下院舍谢绝访客,所以试试做儿童服务义工。」德贞坦言自己甚少接触小孩,所以今次的儿童暂託服务是很好的尝试和考验,她每星期都会来到永生堂陪一班小朋友做功课、玩游戏。有一次,她看到有一小朋友做功课时不像平日用心,心事重重,她没有催促小孩做功课,亦没有追问他发生了甚么事,而是表达尊重和关心,耐心地陪伴他在教会内散步近二十分钟,助他平復内心复杂的情绪。「每个小朋友都是独特的,我不知这个方法是否最好,但以谦卑、爱心、耐心关爱小孩,让他慢慢放松起来,这是正确的。」德贞説。
德贞教小朋友做功课
德贞和金龄义工们虽然与小朋友的年龄有一段差距,有时候都会不太理解孩子们的情绪、说话,但正正因为不理解,令德贞对孩子更耐心摸索他们的情绪,拉近与小朋友沟通的距离。时代改变,现今小朋友的学术知识和要求跟以前不一样:学科知识深、功课测验多、书写字体要求高。有时候小朋友来到课託时已经很疲累,半睡半醒地做大量功课,令德贞心痛。是要让孩子来到玩一会、休息一下?还是要他继续做功课?婉薇指出,家长明白此计划的託管服务并不是单单追求小朋友的学术成绩,而是更希望小朋友能开心和平安,她指出:「从前父母忙碌时都会带子女到邻居家,我们每一个义工,就像小朋友的邻居叔叔姨姨,帮忙照顾、教做功课、陪伴小朋友成长。」
「如何好好老去:100个关心长者的方法」社区艺术展览
独居长者有邻居的关怀与帮助,或是金龄长者关心街坊小孩,都连结了区内不同群体力量及资源,编织出邻里间互助支援的网络,积极推动社区内的关怀守望精神。期望大家一同关心邻里,即使一句问候、一个举手之劳,都能将邻里之间互相连结,成为互助友爱的隔篱邻舍。
金龄荟
以社企服务金龄人士(50岁以上),以不同活动、课程,与金龄人士建立健康、丰盛的生活,以知识回馈社会,承传跨代智慧,拥抱黄金岁月。
主要服务:
。保健运动
。金龄图书馆
。赛马会「学艺再玩」创龄艺术计划
。老.地方见!
FB:https://www.facebook.com/eh.elchk
IG:https://www.instagram.com/eh.el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