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干犯有关性罪案概况」研究发佈会
2014年11月04日


日期: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四日    新闻稿

犯事者对不认识人士作出侵犯行为较往年显着上升


信义会促加强家庭教育处理青少年性偏差行为

       

    (香港‧2014114)根据2009年至2014年本会对新界四个区域(包括沙田、大埔、北区及元朗)青少年干犯有关性罪案概况研究的数字显示(研究除分析2013年度25个个案外,亦会把过去5年共有143个个案数字作比较),犯事者在没有准许下的猥亵侵犯行为以及对不认识的人士作出侵犯行为的比例较往年显着上升,显示犯事者已脱离了以往的青少年性犯罪模式。本会促社会需多关注青少年性偏差行为,并鼓励家长主动寻求协助。

 

    研究显示,青少年干犯有关性罪行的个案数字逐年下降,而今年较往年下降16.6%,与警方公报的青少年犯案人数下降比率相若。研究亦显示,非法性交及同意下的猥亵侵犯个案数字亦有下降趋势。但社会仍要密切注意日后的发展趋势,因为除确实下降情况外,亦有机会是青少年的性行为趋向低调及隐密,而没有被发现及未被举报。

 

根据《二零零五年在香港发生的罪案及罪案事主》的调查显示,88.3%的非礼案受害者是完全不认识犯事者。而本研究发现在青少年有关性罪案案件中,4年平均只有9%的受害者是不认识犯事者,但至2013年度上升至44%,首年发现青少年性犯罪行为脱离了以往的模式,趋向成年罪犯不认识受害者的比例。现象反映青少年性犯罪行为,趋向是满足即时需要的冲动行为,亦以为对不认识的人下手可以减低风险。

 

     另外,在没有准许下的猥亵侵犯可被定义为明确的侵犯行为,个案由2011年度只有3 (16%),再度升至2013年度有13 (68%)数字及比例均较往年增加,亦是歷年最多。相信是智能手机及流动网络的普及,青少年容易长期或过度接触到色情资讯。有学者表示,长期接触色情资讯,有机会影响个人对性侵犯行为的态度与价值观,例如使侵害者认为是女方先引起自己性慾,把责任归咎于受害女性,亦会减低对受害者同理心,影响着青少年对犯事行为的判断。

                       

    就以上的分析结果,我们建议社会应採用适切评估工具,例如《Juvenile Sex Offender Assessment Protocol-II(J-SOAP-II)(本会于2011年引入并翻译成《青少年性罪行犯事者评估工具()),以助了解现时青少年性罪案行为模式的转变;另外社会亦应加强对性违规行为的及早介入,以及提升对受害者的关顾,协助他们处理罪案带来的创伤。最后,我们鼓励家长主动与青少年共同面对事件,正面处理,寻求协助。根据研究,处理青少年性偏差行为,家长的参与是十分重要,家长如何回应事件,或如何表达关心支持,连繫到青少年求助的动机。


青少年自强计划

本会青少年自强计划,自二零零一年开始由社会福利署资助,提供辅导服务予新界东内各分区警署转介、正接受警司警诫令之青少年。服务区域包括:沙田、大埔、北区及元朗。本会自2010年开始每年进行一项「香港青少年干犯有关性罪案的概况」的研究调查。

传媒查询:  

信义会社会服务部企业传讯主任廖得安先生

电话:3692-5468 / 9456-2735

电邮:jonathanliu@elchk.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