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天光墟 种出大埔情」─ 携手推动大埔天光墟文化,种出健康、种出感情  「情繫天光墟 种出大埔情」─ 携手推动大埔天光墟文化,种出健康、种出感情  「情繫天光墟 种出大埔情」─ 携手推动大埔天光墟文化,种出健康、种出感情  「情繫天光墟 种出大埔情」─ 携手推动大埔天光墟文化,种出健康、种出感情
「情繫天光墟 种出大埔情」─ 携手推动大埔天光墟文化,种出健康、种出感情
2012年10月29日
(香港‧1029日)推动大埔天光墟文化,让更多人认识这种乡郊和城市人藉由买卖自耕农产品而建立的本土文化,大埔乡事委员会、大埔七约乡公所、大埔六乡村公所及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太和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于20121029日,假大埔六乡学习园地举行「情繫天光墟‧种出大埔情」天光墟计划介绍及分享 暨天光墟服务质素调查发布会,向传媒介绍大埔天光墟的歷史及发展,并安排记者访问参与天光墟计划的长者和大埔街坊,分享他们对大埔天光墟的印象及生活点滴。

         大会邀请出席的主礼嘉宾包括:大埔区议会主席张学明议员, GBS, JP、大埔民政事务助理专员杜奕霆先生、食物环境衞生署大埔区环境衞生总监刘翠珍女士、大埔乡事委员会主席文春辉先生MH、大埔七约乡公所主席梁官华先生、六乡村公所主席李有来先生、大埔区议会议员陈灶良先生及本会服务总监(青少年服务)周玉英女士。当天早上,大会安排记者及嘉宾参观天光墟之后,分别由大埔区议会议员陈灶良先生和本会服务总监(青少年)周玉英女士介绍天光墟的歷史、理念和运作模式,并由天光墟长者代表分享自耕自卖的经验。最后,众嘉宾于大埔六乡学习园地进行「情繫天光墟 种出大埔情」仪式,一起宣扬大埔天光墟的精神,并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这种珍贵的本土文化发展。仪式完毕后,大会安排天光墟新鲜食品试食活动及自由访问时间,让记者细味出自天光墟的美食和分享长者和街坊在天光墟的生活点滴。

         大埔天光墟始于2008年,当时大埔民政事务处与大埔乡事委员会针对长者摆卖亲身栽种的农产品而推出「乡郊长者自耕天光墟」计划。由20123月开始,天光墟已搬往大埔六乡学习园地,逢星期一至日早上六时至九时,开放给自耕长者,登记后可自由摆卖。计划旨在为自耕长者提供一个固定及方便买卖新鲜农产品的地点,并藉此让乡郊长者和大埔区居民产生互动和交流。大埔天光墟自今年三月开始于六乡学习园地运作至今,已有151名长者进行登记,服务人数已超过14千人次。


种出健康 种出感情

        今次活动的主题为「情繫天光墟‧种出大埔情」,大会以「种出感情」和「种出健康」两个角度,分别阐述由天光墟洐生出的社区感情和健康这两个重要讯息。

首先,根据本会的调查,于天光墟摆卖及接受问卷调查的长者中,有超过一半从事农耕工作达10年以上,甚至有四分一超过30年或以上,他们对各种农产品有深入的认识,跟街坊于天光墟交流时,更会将一些乡郊的「民间智慧」或「秘方」与街坊分享,为大埔区街坊提供健康的农产品之余,也为他们带来健康的经验和资讯。同时,天光墟为自耕长者提供一个合法、便利的摆卖地点,亦能够帮助一班长者自耕自足的延续他们健康的生活模式。

另一方面,天光墟为长者及街坊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分享、结交朋友的平台,延续和发展长者对农作物、长者对社区,以至街坊的感情,在功利主义的香港社会中,尤其难得。

          根据本会最近为大埔天光墟参与者和使用者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计划的长者摆卖不是为了生活,而是希望认识新朋友、与附近街坊聚首闲聊,以及可以将农产品介绍给附近居民;而大埔街坊亦表示到天光墟购买蔬菜的原因,是为了购买新鲜的本地蔬菜,以及支持长者能够自力为生和体现街坊之间的人情味为主,调查结果充份突显了大埔天光墟的特色。

 大埔天光墟歷史简介

          大埔区乡事委员会于2008年起推行「长者摆卖自耕农作物计划」,让长者在乡事委员会会址内摆卖自耕农作物,为区内乡郊自耕长者提供摆卖空间及配套,逐渐形成大埔的天光墟。「天光墟」为区内的弱势社群提供了一个积极投入生活的平台,长者自种自卖、自力更生,在较为规范的环境下经营,不怕非法摆卖被驱赶而造成混乱和危险。有关计划对摆卖长者的身分和农产品来源都有登记和核实,每天纪录有关资料,防止计划被滥用。在2011年,因乡事委员会搬迁及拆卸,由20123月开始,天光墟已搬往大埔六乡学习园地。

 如欲了解大埔天光墟详情,请致电 2656-3853 与计划主任霍景昇先生联络!

 传媒查询: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    企业传讯主任 廖得安先生

电话: 3692-5468 / 9456-2735  电邮:jonathanliu@elchk.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