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得樓」服務—樓梯背後的故事
對一般人來說,上落樓梯可能只是一種日常小動作,在回家的途中、探望朋友的路上,都有機會上落樓梯,短短的路程一瞬間便過。但在行動不便的人士眼中,數級樓梯儼如一座高山,要翻越它更非一人之力能及,非得依靠別人費盡周章才能成事。家門前的一條長樓梯,更像一度緊閉的堅固鐵門,狠狠地粉碎他們出外的心願。
家住唐六樓的林奮去年五月突然中風,導致右半身失去知覺,入院住了約四個月,林太更需要辭掉工作照顧他。林先生以往負責家中飲食,經常上落六層樓梯,中風之後,行動不便的他連一級也走不到,後來醫護社工為他轉介到信義會的「落得樓」服務,利用預約好的樓梯機幫助他出門,再接駁至非緊急救護車往返醫院覆診。雖然只是每星期兩次,每程短短的十五分鐘,但假若沒有這部機器和操作員的幫助,中風後的林先生確實是寸步難行,更遑論要走出家門。林先生在使用「落得樓」服務的這段期間,很努力練習行路,漸漸由行不到到行走到三層,經過三個月後,林先生雖然仍未能正常說話,但已能夠自行上落樓梯。
「沒有這個服務之前,我們以往要動用到二至四人協助受眾上落樓梯,也試過要合四人之力連輪椅將人抬落樓。」樓梯機操作員黃冠豐(阿豐)表示現在使用的樓梯機型號既輕便又小巧,少於8kg重的樓梯機,可以靠一個人運送和控制,較以往減省不少人力資源。
受盡十二級樓梯的折磨
在服務經驗當中,許氏夫婦給阿豐的印象最為深刻。40多歲的許太由於身患多種長期疾病,需每天進行至少三次俗稱「洗肚」的治療以維持生命,高昂的醫療費用使他們的生活捉襟見肘,他們為節省金錢搬到元朗區偏遠鄉郊的村屋居住。他們的住處門前有一條十分陡斜和狹窄的樓梯,正常人上落也會感到困難。有一次丈夫陪太太覆診後回家,由於太太的行動能力每況愈下,加上重達180磅,許生陪她走完短短的十二級樓梯,竟用了四個小時,當時丈夫是又推又拉的將太太送回家中,受盡這十二級樓梯的折磨!
後來,經過阿豐和同事到現場視察和測試,確定樓梯機勉強可以應付,最終可以為這對夫婦提供服務。像許氏夫婦的情況其實並不罕見,除了要往醫院覆診之外,接受服務的有藉着樓梯機去拜祭祖先、與家人共聚晚宴,甚至只為享受一下戶外的陽光。看似是小小的心願,沒有樓梯機的幫助,卻什麼也做不成。樓梯機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樂趣,服務的價值更非單單照顧了行動上的不便,而是延展到滿足心靈上的需要。
支援新界區有需要人士
2018年5月才正式開始的「落得樓」服務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牽頭,並獲得統凱瑟克基金和利希慎基金的支持,由四間社福機構合作推出一年的試行計劃,信義會是其中之一,服務新界區有需要的人士。據黃冠豐表示,服務除了與醫院連結,為像林先生一類的病患者提供支援外,也會接受社區上有需要人士申請,每次服務收費$10,如有經濟困難更可獲豁免。
要操作樓梯機需先要接受訓練,了解這部機器之餘,也要學懂上、落樓梯,以及懂得平衡的技巧。「操作員在操作過程中保持平衡是很重要的。」阿豐指機器底部有制動裝置,所以使用時會很安全,但上、下樓梯的平衡卻很重要,要靠操作員的協助。
「落得樓」服務推出以來反應非常踴躍,短短數月服務次數超過1,000,服務地區已包括屯門、元朗、天水圍、荃灣、葵涌、青衣、沙田等地,期望一年後可以繼續提供服務。
版權所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