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 — 華麗的文字旅行
採訪、撰文:周淑屏 ╱ 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金鈴,天生好奇的旅行家,足跡遍及地球上逾百個城市,致力於用文字和相機為每個地方留下雪泥鴻爪。她的正職是護士,現在已晉升至管理層,在繁忙的工作與旅遊之間筆耕不輟,寫成自成一格的旅行小說,著作逾四十本。
在金鈴十歲的時候,母親送了一部全手動的單鏡反光相機給她,自此金鈴愛上了攝影,每次旅行更會以影像作為記錄。
第一部相機
旅遊作家是怎樣「鍊」成的?原來部分來自幼承庭訓。金鈴的媽媽從前在大學唸中文系,熱愛中國文學。成為全職家庭主婦之後,她悉心栽培子女,除了每個晚上為金鈴說《格林童話》的故事之外,到金鈴年紀稍長,她又找老師教她畫素描,藉此養成她良好的寫作底子和敏銳的觀察力。
在金鈴十歲的時候,母親竟然將自己一直珍而重之的相機送了給她。這是一部全手動的單鏡反光相機,快門、光圈、焦距也要自己調教。然而,這對一個只有十歲的小朋友來説不是太難了嗎?金鈴的媽媽就是這樣手把手地教她,然後讓她自己去摸索方法。年紀小小的金鈴也不怕挑戰和挫敗,由是也培養出她對攝影的興趣,對日後旅遊和出版旅遊作品有莫大幫助。
金鈴特別喜歡到古文明的國度歷險,她的第一本小說也是根據這些經歷寫成的。圖為她攝於其中一座古城的相片。
除了自小聽母親說故事、學會攝影之外,有另一件事對金鈴成為旅遊作家有莫大影響。由於性格善於與人溝通又以助人為樂,少年時代的金鈴一直視護士為將來的理想職業,所以升中四時她選擇了理科。可是,後來陰陽差錯,老師以她中文科成績好為由,要她轉讀文科。其實她也對中國語文、文學十分有興趣。因此,因緣際會之下,轉讀文科令她得以在中國文學上浸淫,更打穩了她成為作家的基礎。而因為文科一樣可修讀生物,對她日後成為護士也沒有影響。
金鈴將自己在冰島的體會,寫進了這本暢銷小說《冰島女孩》。(本書入圍第二十八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中學生最喜愛十本好書之一)
第一本作品
自少便愛探索和觀察的金鈴,其後如願成為護士。而喜歡旅遊又喜歡寫作的她,雖然工作十分忙碌,但仍能每年抽時間去六至八次旅行,在旅途中每一晚回到酒店,她都會把當天的遊歷寫下來。
在朋友眼中她已是半個旅遊專家,經常向她查詢旅遊資訊。2001年她去完絲綢之路之後,回來跟朋友分享經歷,很多朋友都興致勃勃想去,於是她索性把旅遊資料詳詳細細寫下來,看着厚厚的資料,她想到不如拿去結集成書。剛巧看到一家出版社招募新進作家的廣告,便把書稿寄去。想不到出版社編輯上午收到投稿,下午就打電話給她要求合作出版!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那本關於絲綢之路的書竟火速成為商務書店暢銷書榜上的暢銷書。
金鈴的第一本小說《埃及猜情尋》
金鈴不想只寫旅遊書,她其實有許多創意未發揮,於是,接着她又將自己旅遊埃及的事跡加入愛情、歷史、科幻等元素,寫成自己第一本旅遊小說 —《埃及猜情尋》。
因着不斷努力,她漸漸建立了自己的讀者群,有些讀者每年書展也會來捧場,多年間已建立了像朋友一樣的感情。而熱愛旅遊與寫作的金鈴,之後在2002年與朋友合資開設出版社「一點文化」出書,在2007年更在旺角西洋菜街開設了一間主賣旅遊書的書店 —— 「自遊人書店」。她對推廣旅遊與寫作可謂不遺餘力,而難得的是她這兩門生意在結束計數時竟沒有虧蝕,且和合作的朋友也沒有吵架、絕交!
金鈴經常獲邀到國內辦影展和講座。
第一次歷險
旅途上當然會遇上驚險的事,這些事也成了她書中内容的取材。想不到被朋友奉為旅遊專家的她,也有被騙的經歷。
金鈴的人生第一次旅程是在讀中五時,和幾個女同學去參加廣東省三天遊,之後,是在18歲時和護士學校的同學揹背囊去歐洲遊遍六個國家。往後,雖然有許多次旅遊經驗,但「行船走馬三分險」,她也曾有被騙及差點遇險的經驗。
1997年她到埃及旅遊,在參觀金字塔時,前面有一條長長的隊伍,她排在隊伍中等了又等,已有點累。這時有一個穿着白色制服的警察騎着駱駝走近,向她介紹附近有一個皇后金字塔很少人去,但更值得參觀,還說可以帶她去。金鈴想去見識一下較少人去的景點,於是就跟了他去。誰知走着走着逐漸遠離人群,當那人想把她帶進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時,幸好她意識到事態嚴重,拔足逃跑,才避過這一劫。
除了辦出版社和書店外,金鈴也經常於公開場合推廣閱讀文化和文學。
另一次歷險是三年前去冰島旅遊,她跟着導遊自駕遊由首都向南部城市進發。接近黃昏時,導遊對她說:「今晚我們在這邊的小旅館休息,明早再出發吧!」金鈴想:再往前駕車不久就會到達她已預訂好的酒店,那酒店十分華麗舒適,為什麽要在這簡陋的小旅館度過呢?但她也明白當時郊外路上的風速很高,相等於八號、九號颱風,有些山路旁邊就是懸崖,在夜裡駕車往前是十分危險的,於是只好聼導遊的勸告,但對於浪費了一晚的酒店費用還是心有不甘的。
幸好第二天風和日麗,再沒有颳大風,他們可以順利出發。但在沿途的山路上,他們聽聞有些車昨晚在路上發生了意外,也看到一些撞壞了的汽車,金鈴才驚覺自己可能已避過了一劫,因此明白聽從導遊的專業意見是十分重要的。
攝於緬甸蒲甘古城
一點建議
金鈴既是資深護士,又是旅遊作家,當然常被問到該帶甚麽去旅遊、在旅途上有什麽需要注意的。
首先,她說我們有些東西不一定要帶,相機方面,她通常只帶一機兩鏡,不一定帶三腳架。她認為太多裝備,反而會因為背着的相機太重而不想多跑幾個景點,因小失大。她還會帶手提電腦、充電器,轉插器、SD卡等。羽絨衣她通常也不會帶,因為就算很冷的地方室內通常也會有暖氣,只要帶能防風的Gore-Tex就可以了。她只會帶一個20寸的行李箱,背着相機,輕裝上路。作為一個護士,她認為帶備腸胃藥、消炎藥、防曬、防蚊用品已足夠。
金鈴曾於2017年榮膺書展年度作家,展板上更以她拍攝時的姿態作招徠,因為她除了是知名旅遊文學作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攝影師。
其次,找一個好的旅行夥伴很重要,事先要好好選擇、溝通、瞭解大家對此次旅程的盼望、要求、各自在旅途上要負的責任,約法三章。金鈴說她這麽多年來的旅程都有好旅伴,令旅途的樂趣增添不少。
如果有其他人想像她一樣寫些旅遊文章與人分享,金鈴也有如下建議。用文字分享,文學修養很重要,她認為可多看書,浸淫於文字世界,亦可在旅遊前多認識那地方的文化、歷史,對寫作大有幫助。她指出自己每星期也會去圖書館,因此從不擔心寫作沒靈感。
她拍攝旅遊照片的質素除了好到可拿去出旅遊書之外,她更獲邀到外國參加影展,亦經常獲邀主持攝影講座。她說自己從不執相,按掣那一剎那已作好構思。她建議初學者去旅遊時可甚麽也拍,人、物、風景,多點鍛煉。她亦建議一開始不要買太專業、全手動的相機,因為一開始遇上太多困難,會容易令人放棄。
攝於緬甸曼德勒
一個推介
聽完金鈴描述旅途精彩之處,也許你馬上想展開旅程,有關旅遊目的地她又有什麽好提議呢?
金鈴說她之前連續三年也去同一個地方—緬甸旅行,同一景點亦去了幾次,每一次和不同夥伴去也有不同感受。第一次是放鬆的旅行,第二次是帶了22個攝影團的團友去拍攝,第三次則是2018年11月帶十多個醫護人員去服務當地人,主要是教小朋友洗手和與當地醫護人員交流。
給她最深刻印象的是那地方予人年輕有活力的感受,街上都是小朋友、年輕人,當地政局穩定,社會在全速發展中,有許多機遇。
緬甸以前和香港一樣,是英國殖民地,到那裏旅遊有再見到數十年前的香港的感覺。她最難忘那裏有一個世外桃源 — 茵萊湖(Inle lake)。那是一個未被污染之地,是一個很大面積的湖泊,居民居住在湖上,像幾百年前的生活模式重現,是一個浮在湖上的大花園—一個桃花園,這於她來説是罕見的寶地。
令她大開眼界的是湖上人搬屋時,竟是拖着整片田地、屋子在湖上運行,蔚為奇觀。這樣一個旅遊勝地,離香港不遠,花費不多,遊茵萊湖還可住在湖上的度假村,這就是金鈴的推介。
攝於緬甸。金鈴曾連續三年遊緬甸,同一景點亦去了幾次,每一次都有不同感受。
版權所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