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智正家庭大賞」─ 展現智障人士逆境中的陽光

採訪、撰文:Mak Mak╱攝影:黃顯榮(義務攝影師)、Jonathan

社會服務不僅讓人看見需要,也看見希望。本機構自1992年開始為智障人士及其家庭提供康復服務,服務同工在貧窮率較高的葵青區,看見基層家庭有殘疾人士成員時,他們的生活會變得一點也不容易,但不少家庭往往又能在逆境之中,展現出努力克服困難的堅毅精神,於是,希望以行動鼓勵這些家庭的理念由此植根。


「智正家庭大賞」表揚以積極人生態度,努力克服困難及勇於接受挑戰的智障人士及其家庭。


讓逆境家庭發放正能量

康復服務轄下為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及多元化活動的葵涌地區支援中心,自2009年投入服務以來,每兩、三年便會舉行一次「智正家庭大賞」,在嘉許禮上表揚以積極人生態度,努力克服困難及勇於接受挑戰的智障人士及其家庭。

負責籌劃「智正家庭大賞2018」的社工梁冠祺表示,今年共有十八個家庭獲提名參加,當中有四個家庭獲得智正傑出獎,另兩個家庭獲得智正積極獎。他們充滿正能量的故事,帶給同處於逆境的家庭鼓勵與支持。

活動評審之一,本機構助理總幹事(機構發展)林兆秀表示, 「智正家庭大賞」讓大家看到照顧者的付出,有父母在工餘時不辭勞苦帶子女做治療、接受訓練,甚至辭掉工作全天候照顧智障子女;又有父母帶智障子女做義工回饋社區,令自己的經歷成為別人的力量和祝福。


鄧媽媽分享家人支持對照顧者的重要性。


社俊媽媽 從抑鬱到積極

今年十四歲的鄧社俊在兩歲時被評估為自閉症,這消息讓鄧媽媽感到晴天霹靂,更曾一度想不開,幸好她後來能調節心態,並在家人的鼓勵下,走出抑鬱,積極帶社俊去學游泳、滾軸溜冰、到中心上訓練課,培育他成長。

社俊一家四口奪得智正傑出獎,鄧媽媽分享道:雖然自己負起了照顧社俊的主要職責,但如果沒有家人即丈夫和大兒子的支持,曾有抑鬱的自己也不能支持下去。

鄧爸爸不僅獨力支撐家庭經濟,下班後更會到街市買菜,兼任一家之「煮」,至於大兒子社培亦會主動照顧弟弟。現於一間社福機構實習的社培,正正是因為看見弟弟的需要而選擇修讀社工系,更希望未來可投身康復服務。


社培輕拍弟弟社俊的膊頭笑說:「這衰仔需要我。」

社培回想起小時侯因感到媽媽把關心和注意力都給了弟弟而不開心,卻不明白因社俊有自閉症,媽媽須給予特別照顧。在社俊三歲時,有一次媽媽帶兩兄弟去聽家長講座,社俊突然在另一房間大哭,在場的職員都拿他沒辦法。直到社俊看見哥哥進來,立即趨前緊緊地擁着哥哥,兩兄弟從未如此親密,那時候,社培才明白到原來弟弟心中有自己,兩兄弟的疏離感一下子消失了,講座後,他還揹着弟弟回家去。

現在社培偶爾也會跟社俊踢「兩個人」的足球,社培一邊溫柔地看着弟弟一邊說:「雖然我們有好多活動都不可以一齊做,但唔緊要啦﹗」

除了家人的支持,鄧媽媽表示,葵涌地區支援中心的臨床心理輔導專家和自閉症及挑戰行為服務對照顧社俊幫助很大,而中心社工的盡心支援也讓她十分感動。她記得有一次社俊發忟憎不停拍打和傷害自己,幸得梁Sir(梁冠祺)在放工後也陪同自己一起急急忙忙去找醫生,才讓慌亂的自己可以穩定下來。


社俊和家人與個案社工梁Sir(右)及訓練員蘇姑娘(左)在嘉許禮上合照。

梁Sir由2015年起跟進社俊的情況,當時社俊只懂說少量常用的單字,表達能力弱,當有負面情緒時,會以拍打自己來表示不滿。情況嚴重時,家人甚至要幫社俊戴上頭盔以作保護。

梁Sir表示,很開心見到現在社俊的情緒已比過往穩定,減少了傷害自己的行為,而家人按照臨床心理學家的建議,努力訓練社俊講話,亦讓社俊學習到運用更多單字去表達自己,改善了溝通能力。


社俊緊握着媽媽和哥哥的手。

改善託管服務為照顧者加油

照顧者壓力沉重,假期照顧服務可以為他們提供緩衝。鄧媽媽平日會趁社俊上學及週六使用中心的假期照顧服務時去放鬆一下,又會約其他家長或朋友去做運動。她說:「常做運動身體好,長命啲我先可以睇佢(社俊)耐啲。」

近年有為社俊提供照顧及訓練的蘇穎嫻姑娘認為,照顧者十分需要安全、可信賴的暫託服務,讓他們可以暫時放下照顧智障人士的重擔,但現時假期照顧服務嚴重不足,每區只有一間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提供日間暫託服務,而且每間中心提供的名額、服務時段都不同,不能滿足居住在社區的智障人士家庭需要。

梁Sir就表示,康復服務在智障人士家庭培育孩子方面,扮演重要的支援角色,整個團隊包括社工及臨床心理學家,可以就如何管教智障人士、與孩子好好溝通、如何為子女盡早作生涯規劃等提供專業意見。


雷特氏症患者家庭感謝景豪的支持。

景豪家庭 以音樂跨越障礙

今次同樣獲得智正傑出獎的還有戎景豪家庭,景豪與媽媽及已去世的爸爸「三人行」,展示一家人以音樂跨越障礙的決心與能力。

出生時不幸患上腦膜炎的景豪雖有學習障礙,但他自小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音樂更為他締造精彩的人生。年青時愛打鼓的戎爸爸是一位音樂愛好者,在耳濡目染下,景豪燃燒起對音樂的熱情。在爸爸的薰陶及無休止的鼓勵下,景豪花了超過十年時間用心學習結他、作曲填詞,甚至組織樂隊,成為展能藝術家。


充滿正能量的景豪和媽媽獲選智正傑出家庭。

戎爸爸以音樂啟發了景豪衝破學習障礙,細心的戎媽媽則投其所好,以音樂作為介入點,讓景豪逐步開放自己,又培養他堅持的個性,打開了他學習語言和其他知識的大門。戎媽媽跟兒子說,「如果你想唱英語、國語歌曲,你先要學好這些語言!」 戎媽媽藉着景豪對音樂的濃厚興趣,鼓勵他在工餘學習英文和普通話,讓他的音樂路走得更遠。後來又建議他報讀電腦課程,用以協助製作音樂。

數年前戎爸爸不幸離世,曾讓景豪有一段長時間墮進失落與黑暗之中,甚至連最喜愛的結也也丟在一旁,後來戎媽媽鼓勵兒子創作一首歌送給在天上的爸爸,令他再次燃起對音樂的熱誠,並在創作過程中釋放負面情緒。

戎媽媽說:「我希望兒子不只看自己,更愛幫助身邊的人。」近年她鼓勵景豪要身體力行,將表演得來的津貼和酬勞捐予慈善機構,支持患有罕見疾病雷特氏症的患者。「取諸社會,用諸社會」,是戎媽媽一直渴望灌輸給景豪的人生觀。在媽媽的引導下,景豪學懂了透過音樂貢獻社會,那份滿足感讓母子倆充滿了喜樂。


景豪在台上唱出送給天上的爸爸的《給父親的歌》。

爸爸過去的教導也在景豪心中。他說:「我記得爸爸曾經說過,好的事不怕去做,不要吝嗇幫人。」

「縱有淚能同過,太美麗的你給我一一看過」是景豪送給爸爸的創作歌曲《給父親的歌》的其中一句歌詞。景豪對在天上的爸爸說,自己會繼續創作和演譯好音樂,更會提醒自己挪出多些時間陪伴媽媽。


戎媽媽在台上分享與兒子一起以音樂行善的經驗。


Share

 

版權所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