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均益老友記 — 均益「起義」自己屋苑自己救!

採訪、撰文:Mak Mak ╱ 攝影:Lily ╱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們出來,就是要為大廈帶來改變,我們只是小業主,但卻不會坐以待斃。」 這是「均益老友記」參選均益大廈二期業主立案法團選舉的宣言,也是一群小業主希望透過自身參與去打破建制壟斷,達至改善居住大廈管理質素的願景。


關注組四位骨幹成員,王澄烽、陳裕華、高文軒、蔡守仁(左至右)。

有40年樓齡的均益大廈二期在今年1月底改選業主立案法團,由街坊自組的名單「均益二期老友記」成功取代被壟斷20多年的親民建聯舊法團,當選新一屆法團委員。「老友記」班底原是「均益二期維修關注組」成員,成員人數由最初只有核心的六人,隨着愈來愈多居民加入而擴展至逾百人的組織。這見證了一班「老友記」透過努力「埋身」接觸居民,為街坊提供具教育性及透明度的大廈維修資訊,至成功取得200多位居民的信任票,最後以20票之微勝出法團選舉的軌跡。


「均益老友記」參選單張


深宵點票 寒夜裡的感動

要挑戰盤踞了超過20年的「巨人」,受訪的幾位關注組核心成員都表示,參選以來一直都是「打定輸數」,只抱着「做得幾多得幾多」的心態去參與,從沒想過可以逆轉勝。回想起在1月31日那個嚴寒的晚上,看到一些街坊徹夜等候投票,當中更有一些在過去二十年來從未在業主大會露面的戶主前來,讓各人到現在還甚為感動。

關注組成員之一蔡守仁在選舉前一天和當日都有在寒風中站崗,呼籲進出大廈的街坊投票。他指出,相對舊法團坐擁現有資源及強大街坊網絡,又掌握了許多住戶的資料, 12月底才決定參選的關注組只有約一個月的時間去爭取,雙方實力甚為懸殊。

他表示,相對舊法團着重取得居民授權票,關注組特別強調主動性、教育性及透明度,鼓勵街坊親自開會和投票,又不時向居民傳遞資訊,講述現時大廈面對的維修問題,並以主辦維修BB班、開設Facebook及WhatsApp群組等方式來連結網絡和匯聚街坊。

另一位核心成員王澄烽補充,在這次選舉取得的二百多票,都是關注組一票一票慢慢「拉返來」的,他感到最開心的是能夠提升住戶的意識,讓以往感到一己之力無法改變狀況的街坊,可靠自己帶來改變。他說:「有一個阿婆以前常常話唔好攪咁多,果晚就有出嚟。」


投票日,「老友記」們無懼寒流,盡最後努力呼籲大家出席業主大會。


身體力行 從冷漠到積極

關注組成員兼剛代表「均益老友記」獲選法團新任主席的陳裕華就說:「喺呢幢樓900幾戶人中,有啲唔理嘢、有啲匿埋、有啲租(層樓)出去不問世事……」。他形容這很大程度反映香港人的特性,而自己一開始也是這樣,直至後來有位熱心鄰居不厭其煩常常來敲門,「拉埋自己」一齊去開會,才開始身體力行關心起大廈事務來。

他認為,自身問題是投入大廈管理的最大阻力,因為每個人都有份正職,一旦當選便要付出更多時間。陳裕華笑言,為了讓更多街坊認識團隊及爭取支持,關注組幾位核心成員在選舉前的三個星期常常出動去拜訪街坊,很多時弄至深夜,比開工還要辛苦。在旁的蔡守仁即時和應,那時候一星期做足七天,但整個參與過程也讓自己「賺得多」,其中最寶貴的是可以建立緊密的睦鄰關係。出生後便在均益二期居住的他說,在今次行動中認識的街坊數目,在短短一、兩個月內已超過住了30年以來認識的。

回想起關注組的萌芽階段,幾位成員都表示,部分人在以往的業主大會上已認識,但真正讓他們「走埋一齊」的,是即將面臨的大廈維修問題及2016年的升降機事件,事件中舊法團提出與升降機承辦商簽訂10年死約,不論其表現,每年加價百分之五,讓不少住戶都感到難以接受。


宣傳教育是關注組爭取其他居民參與和支持的策略之一。


返回頂部

保護權益 要由自己做起

談到成員之間的合作,他們都表示主要是互相補位,主動去做。關注組成立後,成員之間得以緊密聯繫及迅速發展,被其他核心成員笑稱「愛管閒事」的關注組發起人高文軒,發揮了很大作用。

在均益二期住了四十年的高文軒,平日常會帶狗外出散步,久而久之健談的他認識了不少街坊。高文軒自2008年已開始關注大廈事務,能讓他再踏出一步全身投入的契機,是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一次參與流動民主教室的經驗。當時正好是反圍標大聯盟召集人林卓廷主講大廈管理,那一課讓他意識到,原來有很多事情正默默地在所住的大廈裡發生。

後來他到民政事務總署拿了一份有關大廈管理的《建築物管理條例》(344章)指南回家,細閱並研究當中有什麼內容可以用在均益二期的大廈管理上。高文軒感覺這個經歷有如一次公民覺醒,提醒自己「原來你唔理你住嘅地方,跟住就會俾人take over咗,跟住你嘅意見就會從此喺呢個世界消失。」

他認為,一場運動要成功,必須先有人願意行出來燃點希望,而為了預備是次選舉工程,他甚至辭去工作。回頭看關注組最終能在今次選舉扳倒巨人(舊法團),高文軒表示,戰勝巨人之後,更要提醒自己不要變成另一個巨人。

保持法團有效又具透明度的運作是新法團的使命,改善大廈管理質素則不僅是法團的工作,也是每一個住戶也可促成的事,自己屋苑自己救!


年初剛改選業主立案法團的均益大廈二期住了九百多戶居民。



Share

 

版權所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