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胡智楷 — 延續本土霓虹光芒

採訪、撰文:陳曉盈 ╱ 攝影:王亘一、陳曉盈 ╱ 部分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大大小小的霓虹光管招牌高高掛在街上,照亮整個香港,霓虹燈由此成為香港的繁華象徵。五光十色的背後,靠着一班本地師傅日日夜夜用800℃高溫火槍,將筆直的光管屈出不同形狀,打造「東方之珠」的光景。可惜,在90年代中期起,工廠北移、LED燈普及、屋宇署嚴格規管,令本土霓虹燈招牌漸漸消失。


胡師傅跳出平面霓虹燈設計的一貫作風,早在20年前開始製作立體霓虹燈。

「街上現有的霓虹燈很多都已不是香港製造,因此我更加要做一些特別的,保留本土霓虹燈。」胡智楷師傅的堅持,令「香港製造」的霓虹燈得以延續。


胡師傅近年以製作室內霓虹燈裝飾為主。


全盛時期

17歲的暑假,仍在求學的胡師傅跟從事霓虹燈裝嵌的爸爸到光管公司打暑期工,學習屈霓虹光管。胡師傅指出,這一行基本上是沒有暑期工的,因為屈光管不是一下子學得懂,短短一兩個月的暑期工只會不斷屈斷光管,造成大量浪費,所以沒有師傅願意教。「但當時老闆希望我能繼續在這一行發展,給予我學習機會,讓我接觸更多。與此同時,我亦不想繼續升學,所以決定留下來學師。」

這一份暑期工帶了胡師傅入行,一做便做了30多年。一雙巧手製作了大大小小的霓虹燈,屈過無數霓虹光管,用燦爛耀目的霓虹燈光照着香港的大時代。「我入行時正值霓虹燈全盛時期的80年代。」


在800℃高溫下把霓虹光管燒融,再扭曲成需要的形狀。

80年代的香港約有30多間霓虹燈公司,但正式有師傅及工場的公司只有10間左右,其餘的公司都是將訂單外判出去。至於屈霓虹光管師傅約有20多個,負責製作全港所有霓虹燈。「當時市場對霓虹燈的需求高,有大量訂單,亦沒有大陸工廠的競爭,生意很好。我和師兄弟不時要連日趕工,忙到沒法回家,只可在工場睡,一早醒來繼續開工。」

霓虹燈由玻璃製成,穩定性強,不易受氣溫及濕度影響性能,一般都可用上二十年,適合用作户外招牌。「當年塑膠燈箱已普及,價錢也相當便宜,但因經濟好,即使霓虹燈價錢貴過塑膠燈箱好幾倍,商户都會選擇用霓虹燈,而且要做一個比鄰舖更大的招牌,幾十萬也花得起。」胡師傅多年來曾製作的巨型霓虹光管招牌包括紅磡天台鐵架的萬寶路、淘大醬油、銅鑼灣利園頂部的宏利保險、中環中銀大廈外牆、旺角朗豪坊天台的半圓形球體等等,全都是香港的地標。

胡師傅補充,當年街上有大大小小的霓虹光管招牌,除了餐廳、酒樓、金行、娛樂場所、煙草商外,就連書局也會安裝大型招牌吸引途人注意,其中彌敦道中華書局在大廈外牆掛了一個橫跨四條行車線的巨型霓虹光管招牌。「但因屋宇署收緊户外招牌的規限,昔日的巨型霓虹光管招牌已被一一拆卸,我亦因此減少了製作户外招牌。」


屈曲後的霓虹光管需要吹氣定形,才能令光管每個彎位圓滑平順。


買少見少

「曾經有行家表示,因為霓虹燈太耐用,一用用十幾廿年,反而令我們沒有生意,但我並不認同。」胡師傅指出,90年代中期,開始有商戶認為在香港訂製霓虹燈價錢昂貴,因此選擇返大陸訂造。香港霓虹光管公司亦遷往大陸,或將訂單外判給大陸工場,務求減低成本。自此,香港街上看到新的霓虹光管招牌已不再是「香港製造」,而是「中國製造」。

2000年起,LED燈的出現促使霓虹燈步入夕陽。胡師傅表示,人們喜歡新鮮事物,紛紛選用可變色的LED燈,設計師亦順理成章向客戶推介新穎的LED燈,令霓虹燈成為「舊」的象徵,漸漸被取代。

其後,屋宇署收緊招牌的監管制度,將早期高高掛起的本土巨型霓虹光管招牌通通拆卸。一些有意安裝新招牌的商戶,亦因屋宇署限制招牌大小而有所卻步。「我聽聞有人做一個招牌要80萬,當中的40萬是招牌入則費用,加上屋宇署規定商戶每五年要找合資格師傅檢查招牌,又需要一筆費用。因此商戶索性不安裝招牌,本土巨型霓虹光管招牌買少見少,甚至只能在歷史照片上看見。」

胡師傅坦言,近十多年行內已甚少收到做霓虹光管招牌的工作。當年10間霓虹光管公司只剩下3、4間,20多個屈霓虹光管師傅只有6人在行內工作,但全都早已轉為半職工作,以維修為主,甚少製作霓虹燈。「我都是半職師傅,若單靠全職霓虹燈工作根本不足以維生。」


朗豪坊、中銀大廈的霓虹燈都是由胡師傅新手製作。


延續光芒

然胡師傅轉為半職工作,但他除了維修霓虹燈外也會製作新的作品。「我近年已沒收到戶外招牌的訂單,相反以室內擺設、藝術作品、宣傳產品為主。」胡師傅指,近年一些藝術家眼見本土霓虹燈日漸式微,便以霓虹燈作設計理念,找他製作霓虹燈。亦有些香港品牌為突顯本土味道,都會找胡師傅製作一些小型霓虹光管招牌、宣傳產品等等。

除此之外,胡師傅亦跳出傳統霓虹燈設計的框框,製作立體霓虹燈。「我認為平面霓虹燈並不特別,所以早在20年前開始製作一些立體霓虹燈。」胡師傅指出,LED燈只有一面有光,只能作平面設計。相反,霓虹光管是立體發光,所以能做出立體作品,不再局限於昔日平面霓虹燈製作。「我相信每個師傅都能製作平面霓虹燈,但要製作立體霓虹燈並非每人都做到,因為要花心思設計、考慮角度,前期功夫要準備充足,才能成功製作立體霓虹燈。」

除了設計別具特色的立體霓虹燈,胡師傅亦與團體合作開辦工作坊,讓公眾認識霓虹燈製作過程外,也了解本土霓虹燈的歷史和演變。亦有一些修讀藝術設計的年青人對霓虹燈深感興趣,前來找胡師傅學習製作霓虹燈。「學屈光管並非一朝一夕,會不斷失敗,需要長時間反復練習。若有誠意真心學習,我會教。」香港製造的霓虹燈,正向着新的方向延續光芒。


胡師傅指,愈細的霓虹燈愈難做,很易屈斷。以這個約4吋高的「香港」為例,要用半日時間才能完成。



Share

 

版權所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