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方任利莎 — 美味佳餚背後的方任利莎

採訪、撰文:Jonathan ╱ 攝影:Knight ╱ 部分相片提供:Bonita

方太(方任利莎)最小的女兒方寶妮(Bonita)用「硬淨」來形容坐在身旁的媽媽。方太的 「硬淨」緣於兒時的經歷,有更大部分是因為要當好母親這角色。「想到兒女,我便不能放棄!」坦言自己並不特別喜歡烹飪,只是想為子女得到更好的,才走上一條教烹飪的路,憑上天給予的機緣加上自身的努力,她擔任了20年烹飪節目主持人,成為了家喻户曉的烹飪專家。


方太在Bonita眼中是一位十分「硬淨」的媽媽。

長大了有本事,爭回來的東西才是你的

方太原籍江蘇宜興,生於北京,父親是民國大總統的得力愛將,有三個太太、十八個孩子。方太的親母是三太太,不幸在她八歲那年突然離世,自此,她在一個大家庭中嘗到各種嫉妒和爭鬥,童年過得並不愉快。有一次她跟同父異母的哥哥姐姐爭東西打架,給家中的工人責罵:「你真沒出息,爭這點東西!你現在穿的吃的都是你父親的,不是你的,有什麼好爭?要爭,就要爭氣!」 「你要好好做人,長大了有本事,爭回來的東西才是你的。」這句說話像烙印般打在方太的心坎裡。

1948年,父親帶着一家從上海逃難到香港,當時方太只得十四、五歲。從前家中有四個廚師專門煮不同的菜式,如今父親卻要親自落手製作,方太看見跟自己年紀相差四十多年的父親經常在碳爐前煮食,好不辛苦,於是自願幫手。小時候因父親的關係在國內嚐盡珍饈百味,如今在父親指導下學會烹飪技巧,助她日後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然而,由於在大家庭中生活得不愉快,為了想盡快離開,方太18歲時便嫁給了一個很喜歡自己的男人,還生了五個子女,但後來才發覺與丈夫彼此溝通不來。


方太在亞洲電視主持節目近20年之久。


上天恩賜的一份禮物

由於自己在童年時失去母親,方太特別關心子女的需要。組織家庭後,她要求自己盡力為五個兒女獻出愛及提供一切所需,不想兒女像她一樣缺乏母愛。在小女兒上小學後,方太希望掙多點錢,為子女的將來籌謀,所以便去信香港家政中心應徵當烹飪助理,就這樣開始教烹飪。後來,方太轉往超群家政中心任教,因超群家政中心的導師會輪流代替李曾超群在麗的電視《下午茶》主持烹飪環節,方太開始在電視上教烹飪。從麗的電視《下午茶》的兼任主持,到亞洲電視的《午間小敘》(後改名為《方太生活廣場》)獨力主持烹飪節目,繼而出版雜誌、食譜,為烹飪相關產品作代言人,甚至應邀到新加坡主持電視節目。八、九十年代的整整20年,「方太」變成了香港家傳戶曉的烹飪專家,成長於那個年代的人,大多嚐過方太傳授給自己母親的美味佳餚。

方太教授的對象都是一般家庭主婦,她堅持材料簡單,製作容易,方便繁忙的主婦。她也跟大廚學烹飪技巧,但更多時間是自己研究每款菜式的歷史與背景,以便在節目中分享。

「很多大廚烹飪技巧了得,但卻不知道每道菜式的背景,我卻會看書,找資料,研究當中的歷史。」「例如魚香茄子源自四川,因為位處較濕的盆地上,當地人很難吃到魚,但為了有『魚香』,他們會在一塊雕成魚兒形狀的木塊上淋上醬汁。」烹飪以外,方太亦在節目中加入不少飲食知識。

筆者問方太如何才能煮得一手好菜,她的答案並不是什麼技巧,而是要吃得多,嚐過好的東西,就會分辨什麼是好吃的。因為父親是一個很懂得吃的人,方太小時候已嚐盡各方美食,自然能分辨優劣。這確實是上天恩賜給她的一份禮物。


方太在新加坡電視台工作時攝。


返回頂部

最難是她不讓我們照顧

有一段時間,方太要兼顧香港及新加坡的節目,又要辦雜誌,實在忙得不可開交,小女兒Bonita常說每天回家也只看見母親埋首工作。別以為工作忙碌方太便忽略家頭細務,她決定外出工作時,已決心每天兼顧好家務,避免丈夫責難,這包括家人的一日三餐,她會煮好所有餸菜,吩咐家人弄熱來吃。另外,她也會跟子女們商量,表明外出工作是為了賺多些錢給他們日後的需要,但先要得到他們的支持,就是他們願意照顧好自己,學煮飯、洗碗,更要照顧好弟妹,否則她便不往外跑。結果大家都遵守自己的承諾,在媽媽外出工作時,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互相照顧。

方太就是這樣教導子女自理。其實,這種不靠他人,自力更生的性格處處展示於她的人生當中,以致晚年因勞損傷了脊骨,壓着神經線導致雙腳疼痛,也不願別人操心。

「朋友常問我:照顧媽媽最難是什麼?」「我說,最難是她不讓我們照顧。」Bonita 說媽媽不肯用拐杖,更引用她常說的口頭禪:「我不是要日日出街,但我不要不能出街。」所以方太用盡所有方法,包括物理治療、針灸等等,就是要自己不用拐杖行路,也不想日後麻煩他人。

方太跟子女的關係非常要好,就如朋友般無所不談,即使子女身處外地工作,每晚也總會打電話來閒話家常幾句。她有些原則一定要求子女及孫兒遵守的,其中一樣是善待傭人。

「我的爸爸經常說:『怎樣也不可以對工人不好,不可以令他們感覺不公平。』,他們是離開自己的家人來服侍我們的。」方太講述了唯一一次孫兒被他爸爸打的事件,就是孫兒用腳踢工人,孫兒被訓斥:假如姐姐出外工作,被人刻薄,我們都會很傷心。


方太娓娓道出如何走上20年教烹飪的道路,又如何教導兒女應有的處世之道。


難捨的愛情與母親的尊嚴

方太跟丈夫沒有思想交流,丈夫是一個好人,但卻不是一個懂得照顧家人的人,結果他們在1982年離婚了。離婚多年後,方太遇上了摯愛,相識三十多年,後來一起生活了十七年,彼此坦誠相對,互相尊重。2007年,摯愛不幸患病去世,因為不捨和傷心,他擺放在書房的東西,方太有整整兩年都不敢觸碰。

「當Uncle離開之後,媽媽很傷心。假如媽媽選擇跟Uncle一起去,我都會理解。」與母親一起生活的Bonita 明白這種傷痛,更視Uncle為自己的爸爸一樣,很喜歡他,很敬重他。

一起生活了十幾年的伴侶的離開,為方太帶來無限的傷痛,但她沒有在人前要生要死,只是默默地讓時間沖洗這持續了近兩年的傷口,背後其實有一股更大的力量,讓她的難過不容易展露於人前。

「我是一位母親,要有母親的尊嚴,更不想影響到兒女。」在方太眼中,這是母親的尊嚴;在Bonita眼中,這是成年人的修養。

「這個世界有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材料。只要烹調得好,哪怕是青菜、蘿蔔都一樣好吃。即使是一棵蔥,沒有了它,一碗陽春麵也不成陽春麵。不要介意自己是什麼材料,只要好好珍惜,烹調得法,都是美味佳餚。」方太藉烹飪比喻人生,而她的美味人生何嘗不是烹調得法所使然呢?


方太與讀者聚會,並一起製作菜肉雲吞。


Share

 

版權所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