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外出易 — 陪診及護送服務」— 快捷可靠的護送服務 讓長者與社區保持聯繫

採訪、撰文:余安利、汪偉康 ╱攝影:Mak Mak

香港人口老化的趨勢已是大眾關注的議題,現時,每六個香港人就有一位是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這些老人家很多時都需要外出覆診或活動,但若他們單獨外出,很容易會發生意外。針對長者的需要及彌補目前院舍護理人手緊張的狀況,本機構在2006年推出「外出易—陪診及護送服務」,是首間提供相關服務的社企。


「外出易」的貼心組合(由左至右為助理服務發展主任鄧小舟、護送天使胡麗芬、陪診員鍾曉恩)陪伴服務使用者鄺刺伯伯。


首間社企提供服務

「外出易—陪診及護送服務」以自負盈虧的社會企業模式經營,致力提供快捷及可靠的護送服務,包括覆診、購物、外出活動等。服務對象主要是居於院舍、社區的長者及康復人士,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並讓他們保持與社會的聯繫。單在2015-2016年度,「外出易」已為近九千人次提供服務,每月服務人次達800。多年來長者對服務的需求有增無減,現時「外出易」的服務已覆蓋至屯門、元朗及天水圍。

負責統籌「外出易」的屯門長者綜合服務助理服務發展主任鄧小舟指出,坊間也有很多陪診服務,但「外出易」的優勝之處在於陪診員的質素有保證,服務同時致力促進婦女、中年及金齡人士就業,以彈性工作時間吸引他們成為兼職陪診員,為他們提供正規的護送培訓及實習,以確保他們獲得專業的知識和技巧。與此同時,服務又運用社創基金及星展基金會的資助,增設網上預約平台及服務通訊系統,方便長者及其家人能隨時在網上預約陪診服務。


鄧小舟指「外出易」的優勢在於陪診員的質素有保證。


長者讚陪診員專業、體貼

今年廿一歲的陪診員鍾曉恩,是服務中最年青的陪診員。她坦言由於過往需照顧家中的長期病患者,使她特別能感受到長者對服務的殷切需求。於是,去年她決定投身這個行列,期望能幫助有需要的社區人士,也能推廣這項服務給身邊的照顧者。鍾曉恩表示在陪診的過程中,與長者多了接觸和溝通,對他們有了更深的了解。她指出對待老人家要有耐性,因有些老人家不太懂得表達自己,因此更需給予他們無比的關心及適切的照顧。

她說:「有一次陪同長者覆診,那位患有嚴重腦退化症的老人家堅持要回家。經過詳談後,才發現他以為院舍便是自己的家。於是我便把話題轉到院舍的人和事,才慢慢撫平他的情緒。」一個專業體貼的陪診員可讓長者真實地感受到有人同行,也可以鼓勵他們與其他人接觸和溝通。


陪診員鍾曉恩指對待老人家要有耐性。

現年78歲的鄺刺伯伯居於博愛醫院賽馬會護理安老院,自2012年起開始使用「外出易」服務,更認同服務豐富了他的生活,又可以讓家人安心。有別於坊間的陪診員只陪同長者去覆診,「外出易」的陪診員每星期有三次帶鄺伯伯外出飲茶、購物及到投注站買六合彩,好讓他能維持生活的樂趣。談到陪診員的服務質素,鄺伯伯盛讚信義會的陪診員均充滿愛心和耐性,親切、貼心的護送服務亦讓他感到十分滿意。

「外出易—陪診及護送服務」雖以自負盈虧的社會企業模式經營,但也會照顧有經濟困難但對服務很有需求的長者。服務特別引入「護送天使—義工計劃」,招募社區中的有心人士擔任義工,為有經濟困難的院友提供免費護送服務。

鄧小舟表示,初期曾擔心「護送天使」計劃的反應不好,不能達到兩年內招募20位護送天使的目標,但很幸運,計劃僅推出九個月,已成功招募30位有心人士,超額完成目標。


護送天使胡麗芬認為服務能發揮互助互愛精神。


護送天使溫暖人間

「護送天使」計劃的成功有賴熱心社區人士的支持,胡麗芬女士便是其中一位。今年55歲、已退休的她,過去因丈夫中風經歷了一次大手術,使她深深體會到照顧者的辛勞。在丈夫康復後,她一方面想回饋社會,同時亦想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意義。在偶然的機會下,她在網上找到了「護送天使」這個計劃,二話不說便參加了。

胡女士認為「護送天使」不但有意義,能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還令她關心多了這個社會。她說自己以往經常忽略老人家,嫌他們麻煩,不知如何和他們相處,但經過多次護送服務後,她與長者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有時候他們更會和她分享年青時的種種經歷,讓她每次護送都能帶著愉快的心情完成。

鄧小舟補充,「護送天使」雖只是義工,但也十分專業。為了確保服務質素,義工都會先由社工提供4小時的培訓,教授個人素養和溝通技巧,另外亦會由註冊護士親自教導照顧技能,最後還有2小時的實習。因此,即使來參加的義工原本只是「白紙一張」,對陪診沒有認識也無妨。

她又表示,部門預計未來使用陪診服務的人數會持續增加,因此機構有意把服務擴展至新界其他地區,期望屆時將有更多長者能受惠於「外出易—陪診及護送服務」。


鄺伯伯讚「外出易」的陪診員充滿愛心和耐性。


Share

 

版權所有©2016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