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信義角度 — 全民退休保障傾乜東東?

本機構認為退休保障制度不應是一個被動、救助式的扶貧政策,而應是一個具前瞻性(proactive) 、具安老性質的社會基礎建設。自去年12月底政府展開了退休保障的諮詢以來,仍有不少人對「全民退保的爭論」不甚了了,因此,今期特意找來多年來致力爭取全民退保的「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撰文闡述。(註:本機構為聯席成員之一)


政府近日推出退休保障諮詢,提出「不論貧富」與「有經濟需要」兩個模擬方案,然而此兩方案與民間多年爭取的全民退休保障卻是相去甚遠。


政府諮詢 誤導市民

所謂「有經濟需要」方案,其實就是在長者生活津貼及綜援之間,再增加一層審查。然而此類「扶貧」措施卻缺陷多多,容易引起標籤效應,中下階層亦未能受惠。以長者生活津貼為例,投入數十億的經常開支,長者貧窮率卻只輕微下降不足一個百分點,可見單靠審查制度,並不能達到「扶貧」的政策目標。

而「不論貧富」方案,表面上是全民受惠,只要年滿65歲,每名長者可獲3230元,但當論及融資安排時,政府卻只建議社會某一持份者獨立承擔,例如單靠增加銷售稅或由僱員僱主全數額外供款,產生大幅加稅的假象,而政府亦明顯有預設立場,多次聲言對「全民方案」有保留。


全民退保 安老防貧

民間提出的全民退休保障是一種「社會共責」的「養老保險」,其理念是「防貧」而非「扶貧」,每名長者無需經濟審查就能獲得3500元的基本養老金。融資方式則為政府、僱員、僱主及財團多方供款。其中僱主及僱員每月只需將2.5%強積金供款轉移,無須額外供款,到退休時市民就能獲得一份每月發放的定額養老金。

另外,民間方案亦有財富再分配成分,建議向盈利一千萬以上的大財團徵收1.9%利得稅,政府亦需撥出1000億元作啟動基金以及將本來生果金、長生津等既定社會開支轉移作全民退休保障。所有供款均為「專款專項」,政府不能當作普通稅收般隨便挪用。

有關融資方案經多名經濟學者及精算專家反復驗證,即使用上較保守的勞動人口假設,至2064年人口老化高峰期尾聲之時,養老基金依然有超過1600億元儲備,計劃的持續性相當穩健。

上述的民間方案獲得180名香港學者及社會不同界別的民間團體及工會、社福及宗教機構等認同,但政府一直沒有將此方案納入諮詢範圍,反而另起爐灶,自訂「模擬方案」,質疑全民退保財政不可持續。


聯席過往舉行的民間諮詢大會。

 

返回頂部

民間諮詢 聚焦民意

退休保障是每個人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即使是中等收入人士,面對長壽風險,單靠個人儲蓄或投資,亦未必能應付晚年基本養老生活。對於年青人而言,實行全民退休保障不但能保障自己,亦能即時減輕供養父母的壓力。世界各地早已實施具社會保險功能的養老金制度,香港作為全球最先進及富裕的地區,我們絕對有能力支持全民退休保障,讓每一個人都能有尊嚴地過晚年生活。

未來數月是爭取全民退休保障的關鍵時刻,學者、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及不同社會團體正舉行多場退休保障民間諮詢,讓市民深入了解全民退休保障的融資方案,大家的意見和聲音,將決定香港退休保障制度的未來發展方向。


聯席跨界別諮詢會請來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勞福局長張建宗及180學者方案代表黃洪出席。


四、五月份舉行的退休保障民間諮詢大會時間及地點。

 

 

版權所有©2016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