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任偉生 — 活字.活着.情

採訪、撰文:陳曉盈 ╱ 攝影:Jonathan

任偉生,這名字你未必認識,但只要你有看過《是有種人》的MV,你就會認識他,他就是片段中的活字印刷師傅。


任偉生與1970年德國出廠半自動活板印刷機 —「風喉照鏡」 。

58歲的任偉生自小跟從任職印刷員的父親學習印刷技術,不經不覺已從事印刷業半個世紀,不但是印刷業的老行專,亦是香港僅存的活字印刷師傅。他見證了活字印刷的興盛,也無奈接受活字印刷被電腦及柯式印刷取替,更眼白白看着活字印刷業在香港完全消失,剩下一盤盤沉甸甸的鉛字粒當作爛銅爛鐵變賣。他因着對活字印刷的深厚感情,珍而重之,近年開設工作坊,讓活字印刷重現人間。

同行從不是敵國

自香港開埠起,中上環一帶都是洋行及南北行集中之地。商貿公司對紙品印刷的需求促使印刷業蓬勃發展,油墨、紙張、電板、鑄字公司都集中中上環一帶,其中家庭式經營的印刷公司更成行成市。「60至80年代,由中環威靈頓街至上環新街一帶,沿途的大街小巷都有印刷公司,高峰時期更超過200間,其中九成都是家庭式散件印刷。我家的光華印務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任偉生表示,當年中上環一帶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印刷公司,客戶感到花多眼亂,不懂選擇,不會主動前來落單,因此印刷公司不依靠「街客」,反而是親自去不同洋行、南北行尋找客源,為客戶印刷單簿、發票、信封、信紙、卡片等等。「當年有多達200個行家,但從不是同行如敵國,大家互相幫助。」任偉生憶述,80年代的香港正值經濟起飛,商貿往來頻繁,同時對印刷品需求大增,締造了活字印刷的全盛時期。單單以印製卡片為例,每張訂單的印製數量由200張急升至近千張。


全手動活板印刷機「手搖照鏡」,亦是工作坊參加者所體驗的印刷機。

訂單急增,當然令員工工作時間延長。任偉生指出,當時近八成的行家由原先朝九晚六的工作時間變成朝九晚九時半,甚至通宵趕工。「在趕工時,不時會發現字粒破爛,甚至欠缺紙張、油墨。雖然四周售賣原材料的店鋪早已關門,但我們仍隨時可找行家借用,從不被拒。」這種友好的鄰里及同行關係,為這個行業加添一份情義。

「光華亦曾面對生意不足,需尋找更多客源,甚至尋求行家轉讓訂單。」任偉生表示,當年知道文華里的圖章店雖以經營圖章生意為主,但也不時收到印刷訂單。因此他主動找圖章店店主商討,希望他們能轉讓部分印刷訂單,讓光華能度過難關。「當時整條文華里有近半的圖章店願意轉讓訂單。」


光華現存的字粒是全盛時期的十分之一。

 

返回頂部

被科技和時代的巨輪吞沒

90年代,柯式印刷普及,將工序繁複的活字印刷完全取替,所有印刷公司通通改用效率高的柯式印刷技術。曾是印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鉛字粒霎時成為垃圾,活板印刷機也成為廢鐵。「所有行家紛紛將它們當作爛銅爛鐵變賣。」任偉生慨歎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淪落得如此下場,便刻意將活板印刷機和部分字粒保留,不願這傳統技術完全被人遺忘。

他再指出,電腦普及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簡單編寫、排板、列印,成本低、效率高,適合散件印刷。因此擅長散件印刷的家庭式印刷公司再不是人們唯一的選擇。加上人們對文件規格要求下降,對印刷公司的需求也有所減少。「以前講求工整,即使一個簡單的公司信封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但現今社會講求簡單,甚至用印章蓋上公司名稱和地址便可,根本無需再交由印刷公司印製信封。」


以電腦製作這張卡片只需15分鐘,但以活字印刷技術製作,由執字粒、排版、校對至印刷,過程需時1小時。

他坦言,近十多年來,多間集團式印刷公司相繼成立,成為家庭式印刷公司的致命傷。「我們只是小本經營,但他們以本傷人,根本沒法競爭。」行業生意大不如前,跌幅高達九成。加上中上環一帶的鋪位租金因蘇豪區發展而瘋狂飆升,不少行家根本無力承受,只可選擇結束營業。亦有自置鋪位的行家眼見工作前景大不如前,倒不如變賣鋪位,從中獲利。輝煌時期的200間印刷公司,時至今日剩不足10間。「當然有不少人有意收購光華的鋪位,但我絕不會變賣,不想助長地產霸權剝削小商戶,更不想翹起雙手做一個廢人。」任偉生清楚家庭式印刷大勢已去,亦難以生存,但他仍想趁有能力時繼續做下去。



守護最後的字粒

近年社會關注文化保育,適逢任偉生是多個範疇的文化導賞員,他便善用自己的專長,協助多個機構進行導賞,介紹中上環一帶的歷史變遷、叱咤一時的印刷業盛與衰。「我一出世就住在中上環,不但對這一帶的地理環境、歷史非常熟悉,更熱愛這地方,希望藉着導賞活動令區外人認識這區,一起大談當年往事。」

除了導賞團,任偉生亦舉辦活字印刷工作坊,讓行外人初嘗活字印刷。「我很喜歡與人分享,讓他們聽聽當年故事。」他講述香港印刷業歷史,也細說活字印刷工作的辛酸,更分享當年活字印刷的光輝歲月。同時,參加者更可親身體驗活字印刷的過程,在字海中找尋自己的姓名,並用手動活板印刷機將字粒印在紀念冊上。「人們參加工作坊後都認為活字印刷技術值得保留,印出的每個字都有感覺,不像柯式印刷般冰冷。」

雖然活字印刷業已在香港完全消失,但任偉生仍堅持保留光華僅餘的字粒和活版印刷機,盡力將這門傳統工藝守護下來,不讓它完全被人遺忘,他對這門工藝感到無比驕傲。


任偉生開辦活字工作坊向人們分享已在香港消失的工業—活字印刷業。


 

版權所有©2016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