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為何微調由「六年一檢」變成「六年不檢」?

教育隨筆╱趙榮德

何謂教學語言微調「六年一檢」?為何近年這個討論甚囂塵上?

自2000年起,香港公營中學被教育局按學校學生的語言表現,二分為英文中學(英中)及中文中學(中中)。英中被家長視之為天之驕子;中中則被家長視之為二等公民,抬不起頭。

前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在2010年撥亂反正,把中學教學語言微調,如學校獲派屬全港首40%的中一學生,達到一班學生人數的85%(如於2010年每班34名學生計算,85%即29人)便可以用英文教學。微調每六年一次檢視,第二次微調為2016年。

與此同時,英文中學聯會調查顯示,在2010至2016學年期間,升中學生減少1.5萬人,英文班將減少最少150班,即大約兩成英中要「落車」。若依「規則」辦事,大約有24間中學將由英中轉為中中。若然這樣,必引起學界一大震盪,政府是否想製造這個震盪?

其實,教育局有方法可以「避震」的!語言微調規定的基準出自中大教育心理學系講座教授侯傑泰2004年的研究,侯教授曾向報章表示,40%並非「神聖不可侵犯」,認為當局應放寬指標以減少震盪。問題是,教育局如果要降低「中一班內85%學生成績為全港前列40%」,這基準,是要花時間調查、研究和討論出來的,教育局似乎沒有準備降低基準,而一早決定維持現況,以不變應萬變。

維持現況有利應該要下車的英中,卻苦了英中的學生。因為正如英中聯會調查,全港英中大約有兩成要轉為中中,即是說這兩成英中的學生大部分科目應用中文授課,卻被迫在六年學習中以英文聽書。這種苦況,真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如果你問我,教育局為甚麼出爾反爾,明明自己定下「六年一檢」,卻改為「六年不檢」?我相信與維持香港教育局勢穩定有關。眼見港大「等埋首副」怨聲載道,「鉛水」流入幼稚園、小學,有誰夠膽再引爆英中下車這個炸彈?究竟維穩重要還是教育重要呢?

 


趙榮德
現為輔導教師協會顧問,曾任喇沙書院副校長。關心香港教育,於《明報》、《星島日報》、《公教報》撰寫專欄,出版著作甚豐,有《不一樣的家長》、《趙Sir教英文》等。

電郵:chiu24@gmail.com

 

 

版權所有©2015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