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鉤織中找到的正能量
2023年01月10日



一條平平無奇的毛冷線,經過一班婦女和長者們用心鉤織下,成為一朵朵太陽花,向大家分享從鉤織中找到的正能量,猶如太陽花般溫暖人心。


照顧者 阿玉

阿玉是一位香港典型的家庭主婦,除了要照顧子女的起居飲食,亦要照顧80多歲行動不便的母親。「照顧他們是很累的,但沒有辦法,都要做。」阿玉帶着疲態輕輕說。

阿玉坦言,因為愛家人,所以想為他們做得更多、更好,但卻漸漸忽略了自己的身體和感受。「有次去街市買餸,賣菜老闆都問我:『你為甚麼這麼累?』那刻我才發現,我真的累了。」於是,阿玉開始明白忙裡偷閒的重要。

朋友介紹她來到中心參與照顧者小組,一方面可以學習育兒、照顧長者的知識,另一方面又可以與同路人一起傾訴,談談照顧路上的苦與樂。在一次喘息小組中,社工教阿玉一班婦女鉤織太陽花。雖然阿玉未能即刻掌握鉤織方法,但卻得到意想不到的放鬆。「鉤織時我可以專注於眼前,暫時放下照顧的擔子,喘息一下。」阿玉回到家後,仍努力、用心照顧家人;同時抽空拿起.鉤針,一下一下鉤織,為自己製造喘息的空間。




長者 林伯 

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林伯是長者中心的常客,經常參與不同中心活動,充實晚年生活。雖然他記性較差,很快忘記活動上的資訊,但他卻樂在其中:「每次來到中心見到老友,又有後生仔女(中心職員)教我、同我玩,不知幾開心。」

林伯亦有參與中心的認知障礙小組,在社工和護理員的帶領下玩遊戲、做運動,訓練腦筋和手眼協調,其中一次是鉤織。「那刻我心想:不是嗎?我這麼笨手笨腳,如何拿起鉤針『織織復織織』?」當林伯拿起鉤針後,雖然跟不上速進度,但義工從旁協助後,林伯漸漸掌握了步驟,逐下逐下鉤織,成功鉤了一個啡色的杯墊。「一邊織一邊覺得雙手和腦都靈活了,原來慢慢來,我都一樣做得到,好開心!」義工再為林伯鉤織的杯墊上,鉤上一片片黃色的花瓣,令林伯的作品成為一朵太陽花,充滿着朝氣和活力,同時肯定了林伯的能力。

 



社會房屋住戶 阿娟

癌症康復者阿娟和家人曾住在鐵皮屋的劏房,居住空間極為狹窄,而且鄰近石礦場,四周空氣質素很差。「知道那裡的生活環境極惡劣,但租金平,沒有得選擇。」後來,阿娟成功入住本機構營運的社會房屋,大大改善了生活質素,與家人的關係亦變得和諧,不再因小事而磨擦。

在社會房屋計劃中,機構不單提供一個較理想的住屋環境,同時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讓他們有所得着。喜歡做小手作的阿娟自學鉤織,所織的小擺設、飾物都十分精緻,更不時送給街坊、好友,獲得無數的讚美。社工看到阿娟的鉤織作品時,都不禁驚歎是她自學的。於是邀請她在屋苑、青少年中心、長者中心擔任導師,由受助人成為助人者,教街坊鉤織,一同分享鉤織的樂趣。「想不到除了居住環境改善了,我更可以發揮所長,成為鉤織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