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吸毒後遺症暨大麻治療」研究分享
中醫藥治療改善吸食大麻後遺症 7成人完成治療後減少吸服
根據禁毒常務委員會最新出爐的藥物濫用情況數字,發現疫情後吸毒人數有上升趨勢。2023年首季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較2022年同期為多,被呈報的整體人數為1779人。而根據其「二零二零/二一年學生服用藥物情況調查」結果,發現中學生和專上學生最常吸食的毒品為大麻。吸食大麻會令人上癮,長期吸食會導致吸食者智力受損,並出現焦慮、抑鬱及動機缺乏綜合症等。正值暑假,年青人吸毒問題更不容忽視。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朗中心於香港中文大學,舉行「中醫藥治療吸毒後遺症暨大麻治療的初步探索」分享會。計劃於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間開展,主要目的是協助大麻使用者透過中醫藥改善低動力及煩燥不安情緒,提升他們的戒毒動機。
是項研究共有74名人士參與,平均年齡為23.3歲。研究結果顯示,7成參加者在第一階段服用中藥兩周後,平均大麻使用量減少近7成,焦慮及抑鬱情況有明顯改善,精神健康亦得以提升。參與計劃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註冊中醫師劉浩泉分享:「大麻使用者的後遺症普遍可歸納為低動機、失眠、疲勞及情緒不穩等臨床表現,正正與中醫的癔病、不寐、鬱病等病相類似,故治療理論上可按中醫理論指導而有效改善相關症狀。 多位參加者經過八週的中醫治療後,身體機能大多能改善,其中部分病者的『低動機』徵狀有較明顯改善,大部分人的大麻使用量減少, 有機會是毒癮有所減輕。」
計劃得到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臨床研究中心」總監梁秉中教授的支持,並擔任研究伙伴協作,針對大麻的「低動機綜合症」特徵提出含中藥的對應草本健康補充劑妙保力,該補充劑已在體育運動員中測試證明可改善活力,減低疲勞,適用於改善低動機綜合症。劉浩泉醫師其後提出加入清肝、疏肝、養肝成分,希望除了提升活力,亦可以較即時抒緩悶悶不樂及緊張焦慮的情緒,從而減少使用者對大麻的依賴。
劉醫師補充目前的中醫治療主要是先針對改善已出現「短期依賴」症狀的人士,讓中醫藥能在早期介入,防止吸服者將來成為「長期依賴者」。長期依賴大麻人士會變得遲鈍、記憶力差、無法作出正確決定、脾氣變差、性能力下降, 甚至出現思覺失調以及人格障礙。目前大麻吸服者的求助率偏低, 因此計劃首要的任務是提升求助率,讓吸食大麻人士知道當中的嚴重性而主動求助。計劃求助者普遍因為得悉大麻會透支身體健康,而尋求中醫協助,調理身體不適。其中一位吸食大麻受訪者說:「我會關注自己的情緒及睡眠問題。中醫師針對我的睡眠作跟進,令我有動力繼續接受治療。」中醫治療有效提升毒品使用者對自身精神健康的關注,透過此介入方法,有效增加與他們談論吸食大麻的情況,關心他們的個別需要,亦讓他們了解大麻的禍患並為他們提供治療。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朗中心副主任康浩禎先生,分享計劃以輔導手法介入,以中醫外展服務主動接觸大麻使用者,透過社工及中醫師主動在吸食大麻的高危地區設流動「涼茶站」,為吸食大麻的青年提供輔導及中醫服務,免費中醫療程吸引吸毒者展開戒毒第一步。他建議社區日後可善用中醫藥的治療效果及社工輔導,加強醫社合作的全人關懷介入,以推動戒毒工作。另外,本機構今年8月將繼續獲禁毒基金贊助,開展為期2年的「可卡因醫社介入及中醫治療研究」計劃,進一步拓展中醫藥戒毒治療的研究,繼續不遺餘力推動禁毒工作。
關於「中醫藥治療吸毒後遺症暨大麻治療的初步探索」
計劃獲禁毒基金贊助,並於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間開展,由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推行,並以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臨床研究中心」提供有關研究的處方,作為計劃處理大麻後遺症的治療基本方劑。計劃主要目的是協助大麻使用者透過中醫藥改善低動力及煩燥不安情緒,提升其戒毒動機。
計劃特色:
1. 計劃以中醫藥處方針對大麻,為戒毒治療開拓另一途徑,以提供中醫免費療程吸引吸毒者展開戒毒第一步,提升他們的戒毒動機;
2.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臨床研究中心」提供有關研究的處方,作為計劃處理大麻後遺症的治療基本方劑,並以專業知識處理大麻療效的數據分析;
3. 本機構透過中醫外展服務主動接觸大麻使用者,社工及中醫師於吸食大麻的高危地區設流動站,為吸食大麻青年提供輔導及中醫服務,並了解有關吸食大麻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