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語言』問卷調查發佈 港親子溝通缺愛的語言 近半家長傾專制冷漠『愛的語言』問卷調查發佈 港親子溝通缺愛的語言 近半家長傾專制冷漠『愛的語言』問卷調查發佈 港親子溝通缺愛的語言 近半家長傾專制冷漠
『愛的語言』問卷調查發佈 港親子溝通缺愛的語言 近半家長傾專制冷漠
2013年08月25日
(2013年8月25日)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王賽明快樂家庭培育中心」,今日發表全港首項針對親子溝通語言模式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近六成子女認為家長沒用愛的語言與他們溝通,更有近半數父母會在管教子女時傾向了專制和冷漠模式。

該項「愛的語言」問卷調查在今年5-8月期間進行,成功訪問了811位家長及就讀於小三至小六的兒童,並按日常生活、獎勵和懲罰及學業表現三類處境,子女及父母理想和現實的回應說話作調查,結果顯示理想中家長與子女均希望在相處之時多運用愛的語言溝通,但現實中雖有近七成家長認為自己有用「愛的語言」,子女卻認為有近六成父母未能做到,這重大落差反映父母在傳達信息方面出現了問題,從而影響了子女的接收,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調查結果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研究,將父母的管教模式歸類為懂運用「愛的語言」的開明型,以及屬於「非愛的語言」的專制型、放任型及冷漠型。據子女的現實回應顯示,在孩子心目中只有四成一家長是開明的,一成家長是放任的,餘下近半家長都是專制或冷漠的,當中專制或冷漠父母的比例分別為兩成七和兩成二。

調查又發現,父母及子女在三類處境中,理想與現實都出現很大的矛盾,這情況在學業表現處境中顯得尤其嚴重。據回應分析,子女期望父母在學業表現處境屬開明型的有六成二,但現實僅有三成七,同樣地父母的理想和現實也顯示重大差距,只有百份之四父母認為自己在學業表現處境中與子女的相處是專制的,但實際有三成一家長也屬於「專制型」。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王賽明快樂家庭培育中心服務主任尹慧蘭指出,這反映了父母在處理子女「學業表現」方面時的困難很大,不知不覺採用了「非愛的語言」。她相信是現今很多父母過度介入子女的學習,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安排子女參加極多學習活動及外間不同的補習班,務求令子女在學習上可以走在最前線,因此造成很多親子衝突,甚至情緒受困擾。

尹慧蘭表示,父母應培養使用「愛的語言」的習慣,因愈懂得運用稱讚、鼓勵、關愛、接納、欣賞、肯定等正面言詞,子女就愈能明白父母的管教中兼有關愛和規範,從而成長為一個有自尊和自信的人。她表示,相信大部份父母對子女說話,出發點都是為子女好,但不適當的說話,不單會傷害親子關係,更可能令孩子變得反叛,相反,適當的說話,卻能令孩子樂意接受及盡力做好。

她又給父母以下五大忠告,建議父母與子女溝通時要:
- 說親切、讚美和鼓勵的話
- 給予正面的引導 - 「有嗰樣,讚嗰樣」
- 留意孩子的回應是基於自己的回應
- 即使要說不,也應避免負面的說法

她表示,經過機構早前給予部份家長的小組練習及他們在家中實踐,可看到試用「愛的語言」的成效,更有家長初步掌握了讚賞的技巧,王賽明快樂家庭培育中心將於10月舉辦大型家長講座,進一步推動家長使用「愛的語言」,並邀請專家分享如何在「愛中管教」。


傳媒查詢:
信義會社會服務部企業傳訊主任麥運嫦小姐
電話:3692-5468
電郵:makmak@elchk.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