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羅民威 — 對立的局面中也有溝通的可能

採訪:Jonathan、Mak Mak ╱ 撰文:周淑屏 ╱ 攝影:Mak Mak ╱ 部分相片由《時代論壇》及被訪者提供

羅民威的大學本科是心理學,其後進修有關輔導及政策分析。他一直是《時代論壇》註1的讀者與訂戶,後來適逢《時代論壇》請兼職編輯,他便去應徵,從此加入了《時代論壇》的編輯工作。及後,他再進修信仰證書及編輯課程去充實自己。


羅民威早於1993年加入《時代論壇》工作至今,現為該報的總編輯。


互相尊重與公信力

《時代論壇》的創辦人也是前社長的李錦洪先生,是一手培養、扶植羅民威的人,對他影響頗大。羅民威加入《時代論壇》不久,某天李錦洪問他:「如果你要離開《時代論壇》,你會帶走什麼?」這突如其來的問題令羅民威感到驚訝,然後李錦洪告訴他 ─ 那該是聯繫過的人的名片。名片在當時就象徵着人脈,令羅民威明白到人脈對媒體工作者的重要性。

李錦洪亦讓他明白到媒體是社會上溝通的橋樑,受訪者與傳媒工作者之間要互相尊重,新聞工作者秉持、持守新聞工作的價值,便會受到社會人士的尊重,亦因此《時代論壇》在基督教界有一定的公信力。


《時代論壇》1671期主題封面,從相片中也能感受到當天社會的現狀。


在對立中尋求溝通

《時代論壇》是基督教刊物,讀者以教會群體為主,在刊物的報道和評論當中,宗教的成分自然會滲出來。羅民威說:上帝是掌管歷史的主,宗教不同的角度和亮光自然會滲進刊物的價值觀中。


攝於2005年《時代論壇》新遷入油麻地社址後的開放日,中為李錦洪,右為《時代論壇》第一代專欄作家黎海華

基督教宣揚追求真理與和平,這兩種價值觀同樣在《時代論壇》週報上展現。羅民威指出就算多緊張、對立的局面,也會有溝通的可能。他們會努力作出嘗試,譬如在他們的網站上會看到警察以諾團契澄清有關警方的流言,也會有建制派人士發表意見。他相信就算意見怎樣不同,亦會有根本的共同基礎,有尋求共識的可能。他們亦主張就算主張、政見不同,當向對方作譴責或苛刻的評論時,一定要建基於事實,不能無的放矢。

他回憶在傘運期間,在一個神學院的研討會中,政見有天淵之別的朱耀明牧師、吳宗文牧師同場出席。羅民威叮囑同事:「只要拍到二人的合照已是歷史的見證 。結果在研討會的最後,兩位牧師一起主持聖餐,二人之間只有一張聖餐桌的距離。 這張相片、這篇報道展現了宗教信仰在社會事件中的意義 ─ 不同意見的人也可以同場工作、互相尊重。


《時代論壇》亦會主辦不同的社區講座,圖為2018年羅民威主持「拆十不是過去式」講座的情況。


宗教的能見度提高了

談到近期有關「反佔中」這爭議性的事件,羅民威指出宗教在近期的事件中的「能見度」提高了。其一是一些教會開放成「蔭庇所」幫助抗爭者,教會開放地方以方便市民其來有自,其實在很久以前香港的「豬流感」事件中,有教會已開放給警察休息。教會不一定是保守的,教會群體對社會事件也有甚多看法,所以邢福增院長、袁天佑牧師,與及建道神學院的牧師,也在不同媒體中寫專欄發表意見。

同時,社會上也有更多人留意宗教界對社會事件的意見,《時代論壇》會同步刊載宗教人士的訪問及文章,例如有傘運被告人的法庭審判上朱耀明牧師的發言 ,以及審判前陳建民的訪問等,更獲多間傳媒轉載。

因此信仰的向度也逐漸在社會上發揮影響力,宗教信念是:就算前路看不見光,但也可以多向前行幾步。


羅民威主持D100《恩典時刻》時攝,節目由《時代論壇》統籌製作

返回頂部


尋求真相與使人和睦

羅民威在《時代論壇》工作時,亦見證了多次艱難時刻,全靠同工上下一心,與讀者攜手共度時艱。

例如在SARS一役中,香港的經濟轉差,對他們的資金來源影響很大。《時代論壇》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廣告與訂戶的收入及信徒的奉獻,而信徒奉獻佔的比例頗大。 因為收入減少、資源緊絀,他們在週報上作出了奉獻呼籲,結果,收到的奉獻比原本需要的多出一倍。他們將多於需要的奉獻成立了一個緊急基金,給有經濟需要的信徒申請。

這件事讓他們明白跨過困難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有一群同路人互相支持很重要,令他們不會感到孤單。


《時代論壇》1671期專論中採用的相片,毫不避諱地展示市民抗議的聲音。

《時代論壇》週報除了報道信徒關注的事,也會刊登宗教人士就不同議題的評論,在處理一些具爭議性的議題時,難免受到攻擊。不同人有不同看法,站在中間的會幾面不討好,但《時代論壇》不是求某部分人的認同,而是要堅持價值,令整個社群受益。

例如在同性戀的議題上,聖經中的確是對同性戀有不正面的看法,但也不等於要以仇恨的態度對待,他們會致力令雙方多瞭解對方的看法,而非謾罵、仇恨。


2013年「和平佔中」神學研討會閉幕禮,準備聖餐崇拜時吳宗文牧師(右四)與朱耀明(右三)同桌(甄敏宜攝,原刊1367期《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上下一心,在處理報道與評論之間,致力持守信仰的價值。在近期的「反送中」事件中,有些信徒認為要服從政權,反對抗爭行動。羅民威指出,持這見解的人多是以羅馬書13章作為依據。但他指出這段聖經中是假設掌權者是能夠賞罰分明的才要服從他,而現在的掌權者是否如此?他認為信徒要服從神而不是服從人,不可盲目順從掌權者。在爭議性大的事件中,他認為要持守良心發言、根據事情評論的原則。

聖經中亦說到:「若是可能,要使人和睦。」他認為不要挑起仇恨,但也不表示要不顧一切地使人和睦;平安如果不是建基於公義也不穩妥,關鍵是一切要建基於事實,由此作出是非判斷。


羅民威認為不應盲目服從掌權者,在爭議性大的事件中要持守良心發言,根據事實評論。

一起面對,不要覺得孤單

對於近期的衝突中有不少傳媒工作者受傷,羅民威指出傳媒的工作是採訪不是參與,記者要在採訪後回來才能讓真相有機會見報。

他說值得感恩的是他們的攝影記者全是義工,但都是富採訪經驗的記者,或是富拍攝經驗的牧師,一旦遇到危險也會知所進退。

有時在衝突現場,教牧人員想做緩和雙方的工夫,他們甚至會無端端由後援變成前線,現場常有不可預知的情況,因此要有冒險的認知。

然而,一些經驗較淺的傳媒工作者在面對嚴峻的情況時,難免會手足無措,有情緒起伏。他勉勵他們:「不要覺得孤單,很多人會和你一起面對。在面對不同意見或攻擊時,羅民威指出要沈應對,如果對方願意,可鼓勵對方說出意見,然後大家擺出事實,尋求可能的共識。他說現在《時代論壇》的記者在採訪時,未有遇到很大的敵意,但是匿名的責罵是常有的,他和《時代論壇》上下仍同心致力於幫讀者找機會聽到不同聲音,尋求理性地擺出事實討論的可能性。


會議室中掛着《時代論壇》社長任志強作的一對對聯,勉勵團隊在疾風中企硬。





Share

 

(訪問內容純屬受訪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版權所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