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江澤雄 — 將廢紙皮變新鮮蔬菜的魔法

採訪、撰文:Jonathan ╱ 攝影:Knight ╱ 部分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屯門吉田大廈(YKK Building)的天台,上年九月變身佔地超過9,000平方呎的菜園,工廈管理公司仲量行邀請租戶和員工免費在這塊菜園上種植蔬菜,更將每次耕期的收成的一半捐贈基層家庭。


YKK的天台農莊計劃利用回收廢物的收入將天台網球場變身菜園。

天台農莊在香港並非新鮮事,但這個天台農莊最特別之處是所有籌建和營運資金,完全是向吉田大廈租戶收集廢紙皮、廢鋁罐等廢物變賣而來的。工廈用戶棄置的廢物,經過分類、回收,將售賣得到的收入再投資於天台菜園,經過員工的耕作、種出優質的新鮮蔬菜,再轉贈給基層市民或自用。這種將廢物價值轉化成耕作樂趣、共享收成的概念,就有如魔法一樣。


天台農莊的緣起

「我們每個月回收廢物的收入有萬多元,高峰期更高達三、四萬一個月。」負責吉田大廈管理的仲量行董事江澤雄表示,售賣所得的收入都會放到環保基金,舉辦一些生態遊、環保活動等給租戶。基金儲了兩年多,已足夠支付籌建天台農莊的幾十萬元,以及每月約4,000元的營運經費。「YKK大廈的租客搬進來的時候,我們會坐低商量。在新廠房開始營運時,我們已經提供鐵籠幫助他們將廢物分類,每天上樓回收兩次。」整幢大廈有八成空間是外租的,絕大部分是物流公司,用來包裹商品的紙皮便成了主要的回收物,最後變成環保基金的來源之一。

至於天台農莊的緣起,則要說到數年前一次與食德好合作。仲量行一直有跟食德好合作回收月餅,數年前,江澤雄在一次會面時看見一幅相片 ─ 一個長者在收到免費蔬菜時展露笑容的樣子,深受感動。當時,江澤雄心想,何不將低使用率的工廈天台網球場改建成天台農莊,造福一班長者?當時網球場附近已經有一個小小的空間,用木板圍起來給同事種菜。


農盆標示了種植的蔬菜名稱和營養價值。



拓展20倍的耕地

於是,江澤雄開始將這個想法落實,找來測量師研究工廈天台的承重能力,也有社企「雲耕一族」提供天台耕作建議,經過大廈業主及租戶同意之後,最後在天台建設了一個較從前大20倍以上的耕種地區,放置了24個可移動的農盆,並在盆下設排水管,延伸至天台的的去水渠,開設了偌大的天台農莊。為了讓租戶及員工免費享受耕作之樂,同時可以將收成捐給有需要的基層市民,江澤雄和他的團隊推行了一些措施和規定。首先,種植的蔬菜品種會由管理公司因應季節而決定,期望種出多樣化、優質又合時宜的蔬菜;另外,規定每個農盆分配合4至6個人負責耕種,如人數太多,要以抽籤決定誰可以參加,並且規定收成的一半要捐給食德好,再轉贈給有需要的人;最後,規定每三個月耕作期後要有一個月休耕期,以保護泥土,維持一個良好的耕作環境。為幫助參加者學習耕作的知識,每月會舉辦一次課程教種植技巧,甚至提供一條熱線,解答參加者耕作上的問題。雖然參與者不能自己選擇種什麼,但第一期申請的反應卻超出預期,最後需要抽籤揀選。第一期的收穫有400公斤蔬菜,其中一半送給食德好,另外一半則留給這些參與計劃的「農夫」自用。負責農莊的員工指出,天台位於高處,四面亦無遮擋,充足的陽光和空氣使農作物一個月已有收成,近期按季節選種的包括菜芯、貢菜、莧菜、蕃薯等等。管理公司跟同位於天台的職員餐廳也有協議,餐廳會免費幫計劃參加者炒菜,管理公司更鼓勵食剩的廚餘可以放到餐廳旁邊的廚餘機製造肥料,約一個星期便可以變成肥料。


仲量行董事江澤雄致力推行天台農莊,如今樂見收成。


意想不到的轉變

訪問時,計劃已推行了兩期,意想不到的是,天台農莊的出現除了讓基層人士透過食德好獲得新鮮蔬菜之外,也令到整幢大廈增添了不少人氣和溝通的平台。對於租戶間的關係、租戶與管理公司的關係,以至租戶的家庭也帶來不少好的影響。

例如計劃參加者每天中午都會趁食飯時間,走到農莊打理自己種植的蔬菜,來自不同公司或部門的員工或租客在這裡互相認識並交流種植心得。由於管理公司會在星期日開放天台籌辦活動,給了員工家屬一個家庭活動的時光。以往租戶多數向管理處投訴不同事情,如今透過這計劃多了溝通,按仲量行員工的說法,以往的投訴變了反映,態度親切了許多,以前是管理關係,現在就像住在同一地方的一家人。

有參與計劃的員工分享道:「我對這一切由零開始到有成果的感受很深,拋垃圾之前都會再想一想,原來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會產生影響,帶來好的果效。」從有形廢物的價值轉化,到無形的環保觀念的植根,這一切都像種植,只要有善良的意願、妥善的安排,將會帶來好的果效。


將收成送往食德好,再轉贈基層市民。




Share

 

版權所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