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FocusColumnService

Regina & Mila — 抹乾眼淚 用愛包容

採訪、撰文:周淑屏 ╱ 攝影:Jonathan ╱ 部分相片提供:Regina, Mila

和來港多年的菲律賓女士Regina Cervantes和Mila Hileva傾談,從談話中歸納出菲律賓家傭常遇到的困難,他們會經歷和僱主的關係瀕臨破裂,最後卻從破裂邊緣回歸正軌。


Regina(右)視Mila為好姊妹、好朋友,甚至是人生導師。

菲律賓家傭和僱主的磨擦主要源於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文化、習俗的不同。香港和菲律賓的文化、習俗如此不同,家傭和僱主居於同一屋簷下,且長時間相對,產生磨擦或誤會自然無可避免。由於僱主與家傭主要以英語溝通,如果僱主、傭工任何一方的英語溝通能力不太好,甚至雙方都不太好,問題就大了。

有些僱主聘請家傭來照顧家中老人家,而老人家不懂英語,與家傭不能溝通,就容易引起磨擦或衝突。

其次,是某些僱主對家傭不太尊重,只以僕役視之,令家傭自尊受損,感到不快。一些僱主亦對傭工的要求相對苛刻,傭工稍有差錯,便對之苛責,令傭工感到不滿、不快。

還有是因為菲籍傭工離鄉背井來港工作,尤其初次來港的,更在生活上很不容易適應。某些家傭更是放下在故鄉初生子女來港照顧僱主的子女,思鄉、思親加上不適應環境,其壓力、困窘可想而知。如果僱主未能體諒,反令他們壓力加大,那麼,僱傭之間的矛盾亦會加深。


不獲僱主尊重,加上思鄉思親,Regina常常背人垂淚。

Regina:曾經每晚以淚洗臉

Regina於2010年10月來港工作,由於是初次來港,生活上許多不適應,她又十分掛念鄉間的丈夫、女兒,令她有苦自己知。

她的僱主雖然懂說英文,但因為學習英語的習慣不同,日常用語亦有不同,令他們初期在溝通上遇上困難。

Regina舉例說,譬如她學英語時習慣把洗手間說成Comfort Room,但僱主卻說Toilet,因而引起誤會,諸如此類的語言及生活習慣的不同,令他們之間誤會頻生。

當她誤會了僱主的意思,做不到僱主的要求時,僱主按捺不住對她大呼小叫,又會責怪她為何總是有那麼多問題要問。這些都會令她感到難受,亦令她感到僱主不太尊重她、接納她,加上思鄉思親,她常常背人垂淚。

後來,經朋友帶她回教會,得到教會中同為家傭的姊妹關心,其中,比她早來港的Mila更時常開解她,鼓勵她,令她視Mila為好姊妹、好朋友,甚至人生導師。

Mila勸她要忍耐,要愛她的僱主,為她的僱主禱告,亦叫她有不開心時不要壓抑自己,要向教會姊妹說出來,那就不會那麼壓抑,不易產生怨懟的心。


Regina(右)與經常支持她的教會姊妹合照。

 

返回頂部

僱主主動向她道歉

Regina得到Mila的開解,聽她的勸告,凡事容忍、包容,漸漸和僱主的關係得到改善。某一次僱主因為錯怪了她,竟主動向她道歉,這是之前沒有的,令Regina開心不已。

她亦聽Mila的勉勵常存感恩的心,多點欣賞僱主對自己的好。正如前陣子僱主去泰國旅行,帶了她一起去,雖然在旅途中仍要擔當照顧孩子的工作,但她也十分感激有這次旅遊的機會,令她開了眼界且品嘗到很多美食。

多了容忍和感恩的心之後,Regina沒有從前那樣的常感到無助、灰心,亦不像從前常哭着想回家鄉。如今,她會看聖經尋求安慰、鼓勵,會真心為僱主的健康祈禱,開心不開心也會在星期天回教會跟姊妹們分擔、分享。


Regina與家鄉的親人合照。

Mila:僱主視她如家人

菲律賓家傭除了初來到港時因為不適應而不開心之外,在漫長的工作生涯中也會遇到不少難題。例如因為長期不在家,有些人的丈夫會因而出軌,子女又因缺乏母親的教導而變得反叛等。如果僱主能夠將心比己,為他們設身處地,多點包容、關愛他們,僱傭關係自然會改善。

被Regina視為人生導師的Mila,初來香港時也曾與僱主相處得不好。頭兩個僱主不懂說英語且要求苛刻,要她一天工作十多小時,夜晚十二時也不能休息。她含着淚忍受忍耐,終於遇上了好僱主。

Mila的第三任僱主是虔誠的基督徒,僱主的家是個快樂大家庭,且待Mila如家人。Mila在這家中盡心盡力工作,令僱主對她十分信任。她照顧僱主的兒女由小到大,他們更稱她是他們的“Second Mom”。


Mila說,首兩個僱主不懂說英語且要求苛刻,她曾含著淚忍受忍耐。

本來Mila自己家裡的經濟環境已得到改善,她可以不再在香港工作,但僱主一家很想念她,在她回鄉誕下小女兒後懇求她回港幫忙。因為對僱主的感激,Mila放下襁褓中的小女兒,回港照顧僱主年幼的女兒,這可說是報答僱主的知遇之恩吧!

僱主待她如家人,每晚和她同桌吃飯,互相關懷。僱主得知她不懂處理金錢,還常教她理財之道。

早陣子Mila的丈夫與女兒來港旅遊一個月,僱主也讓他們住在家中,招待他們,帶他們去玩,讓兩家人儼如一家人。

Mila常將自己「守得雲開」的經驗與姊妹們分享,也常勉勵Regina要持守信心、愛心與盼望,凡事忍耐,服從僱主。

家傭離鄉背井來港工作,也是想改善家鄉中家人的生活,箇中亦有不少艱辛,如果僱主多點體諒他們,互相包容忍讓,矛盾、紛爭就能迎刃而解了。


Mila的第三任僱主待她如家人,每晚也和她同桌吃飯。圖為Mila(右二)和僱主的子女合照。

「我有想像過當我成功戒毒後他們會理睬我,但沒有想過是如此親密,甚至為我改變,為我付出。」他形容,以前父親是一個古惑仔,粗口爛舌;母親是一個賭徒,十分爛賭。但他們竟然為了他戒粗口、戒賭博,更戒掉數十年的吸煙習慣,讓他不會嗅到煙味後再引起毒癮。

偉傑憶述,在靈愛戒毒一年多後回家吃飯時,父親說了一句話令他印象深刻:「想不到兒子能重新站起來!」往日對他不瞅不睬的兄長也說:「我們十多年來沒有一家人齊整吃飯!」這兩句話,深深印在偉傑心裡,讓他更珍惜與家人一起的片段,他會與家人一起吃飯、釣魚、遊玩、接送兒子上學,努力追回過往失去的時光。

沉淪毒海二十年的偉傑現在已脫離毒海。在信仰的帶領和自己的努力下,父母和兄長再次關心他,妻子再次接納他。與家人破裂的關係現在得以修補,更比以前更好,簡單一句的問候也使偉傑感到窩心。「我很想鼓起勇氣親自拉着他們的手一起禱告,感謝上帝給我們有相聚時間、相愛的心。我已長大,不用擔心,我會努力!」


 

版權所有©2015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