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 — 為香港與尼泊爾搭建溝通橋樑
採訪、撰文:Mak Mak ╱ 攝影:Jonathan ╱ 部分相片提供:Dev
走在九龍佐敦的街頭與新界錦田的村落,不難發現居於香港的尼泊爾人的身影,他們的祖父輩及父輩,即我們俗稱的「啹喀兵」,早在二戰後已負起守衛香港的責任,但到了今天,即使啹喀兵的第三代已正式居港多年,不少仍在努力地與香港的社會融合,希望真正做到落地生根。
Dev希望多出力,為居港的尼泊爾年青一代,帶來更多身份認同。
在香港的尼泊爾人有一萬多人,36歲的小學教師兼傳媒人Rai Dev Raj (Dev)是其中之一,形容自己「家在香港,國在尼泊爾」的他,從2003年來港定居後,一直積極推動居港尼泊爾人與本地社會的溝通,更着力培養居港尼泊爾年青一代將民族文化傳承下去。
Dev本身在服務的小學教授母語及尼泊爾文化,又透過家中設立的網上電台,每天為尼泊爾同胞提供居港生活資訊,且在網上上載香港與尼泊爾兩地的最新消息。以前在尼泊爾從事傳媒工作的他,來港後發現本地傳媒很少報道居港尼人的狀況,偶爾報道的,也以負面新聞居多,所以他決定利用自己的專長提供更多消息。推動港尼溝通融合
除了在兩地的報章雜誌撰寫有關尼泊爾和香港的文章,Dev又在2007年設立尼泊爾資訊網站,並由2011年開始在家中設立一個名為HK NEPALI RADIO的網上電台,希望藉此幫助新一代居港尼人肯定自身的文化,同時推動社會融和與平等發展。
Dev表示,他在網上上載有關在港生活的資訊,既希望協助同胞對香港產生更大的歸屬感,也希望加強連繫尼泊爾與香港兩地。他慨嘆說,走進香港的歷史博物館,根本找不到有關居港少數族裔歷史的隻字片語,上一代尼泊爾啹喀兵保衛及建設香港的歷史,並未得到港府與社會人士的正視及尊重。他說,「讓我們互相學習,歷史就是歷史(Let’s learn each other, history is history)」。Dev批評,政府的做法變相會加深不同族裔之間的隔閡,令他們更難做到互相了解及互相學習。他認為,作為香港歷史的一部分,無論居港尼泊爾新一代或港人都應該有機會了解啹喀兵
在香港的貢獻和歷史。
由於祖父和父親都是啹喀兵,Dev會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發舉辦活動,向本地市民推廣啹喀兵的文化及歷史。此外,Dev也是每年在港舉行的尼泊爾「祖先紀念日」(Purkha Divas)的發起人之一。近年每到4月5日的「祖先紀念日」,都有不少居港尼泊爾人及支持活動的人士來到新田軍營旁邊的軍人墳場,拜祭為港捐軀的啹喀兵,並以歌曲及鮮花向他們致敬。
居港尼泊爾人每年在4月5日「祖先紀念日」,拜祭為港捐軀的先人。
助尼泊爾新一代尋根
Dev指出,居港少數族裔的年青一代亦面對缺乏身分認同的問題,政府一方面沒有提供足夠機會讓他們認識本身的民族和語言。另一方面,當局也沒有為少數族裔創造多元的學習環境,他們想融入香港的教育制度也是困難重重。
自2004年開始在八鄉中心小學教授尼泊爾語言和文化並負責學生事務的他,希望透過課堂加上平日的推廣活動,讓學生增加他們對本身民族文化的認同。Dev很慶幸,有關想法和行動獲得學校校長的支持。
八鄉中心小學校長黎婉珊表示,該校164名學生中,有147人是來自超過十個國家的外語學生,當中絕大部分是尼泊爾孩子。她指出,學校所在附近的石崗,以前是啹喀兵石崗軍營的所在地,尼泊爾人對此地有很深的情意結。
她又表示,八鄉中心小學十分着重各民族之間互相尊重與包容,以尼泊爾人為例,該校校曆特別將尼泊爾新年(Bhai Tika)列為假期,平時又會鼓勵自願參加「祖先紀念日」的學生練習唱歌,讓他們在紀念日當天參與分享。黎校長希望協助尼泊爾學生尋根,了解其祖先為香港及世界所作的貢獻,以及啹喀兵與香港的密切關係。
八鄉中心小學近八成學生為尼泊爾人,校長黎婉珊每年均帶領學生參與尼泊爾「祖先紀念日」活動。
地震後收到溫暖慰問
數月前尼泊爾接連發生大地震,全國傷亡慘重,八鄉中心小學的教職員成立了關注組,與家長一起為地震籌款。Dev表示,很高興看到香港人踴躍伸出援手,地震後關注組收到超過二千張慰問卡,當中更不乏感人的文字。為確保善款的妥善運用,關注組將善款交予可信任的慈善團體,目前已有計劃為災區重建兩所學校。
在港定居已超過十年的Dev很喜歡香港,他認為香港是個安全的文明城市,很多市民都有一定的教育程度。Dev表示,雖然社會上也會出現一些由漠視或迴避構成的間接歧視,但他認為大部分港人都是人道及有好心腸(kind in heart)的,更會在有需要時站出來提供協助 (Stand up to help)。
談到不少尼泊爾人在居港多年後仍覺難以適應香港社會,未能完全落地生根,Dev自覺幸運,能夠在接納多元文化的八鄉中心小學工作。他指出,學校的學生和老師都來自不同的國家,自己在校內推動別人認識尼泊爾文化之餘,每天也在不斷學習不同地方的語言和文化。
人與人、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相處貴乎互相尊重與欣賞。Dev表示,日後仍會繼續努力為居港尼泊爾人與本地社會搭建溝通橋樑,而最近因為關注尼泊爾的災後情況,很多人加深認識尼泊爾,更多人知道及記起啹喀兵曾為香港作出的犧牲及付出,也算是個好開始。
「天災無情,人間有情」,八鄉中心小學在校內展示有關尼泊爾地震及籌款的資料。
Dev在一年一度香港美食節上做訪問。
版權所有©2015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