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天光墟 種出大埔情」─ 攜手推動大埔天光墟文化,種出健康、種出感情  「情繫天光墟 種出大埔情」─ 攜手推動大埔天光墟文化,種出健康、種出感情  「情繫天光墟 種出大埔情」─ 攜手推動大埔天光墟文化,種出健康、種出感情  「情繫天光墟 種出大埔情」─ 攜手推動大埔天光墟文化,種出健康、種出感情
「情繫天光墟 種出大埔情」─ 攜手推動大埔天光墟文化,種出健康、種出感情
2012年10月29日
(香港‧1029日)推動大埔天光墟文化,讓更多人認識這種鄉郊和城市人藉由買賣自耕農產品而建立的本土文化,大埔鄉事委員會、大埔七約鄉公所、大埔六鄉村公所及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太和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於20121029日,假大埔六鄉學習園地舉行「情繫天光墟‧種出大埔情」天光墟計劃介紹及分享 暨天光墟服務質素調查發布會,向傳媒介紹大埔天光墟的歷史及發展,並安排記者訪問參與天光墟計劃的長者和大埔街坊,分享他們對大埔天光墟的印象及生活點滴。

         大會邀請出席的主禮嘉賓包括:大埔區議會主席張學明議員, GBS, JP、大埔民政事務助理專員杜奕霆先生、食物環境衞生署大埔區環境衞生總監劉翠珍女士、大埔鄉事委員會主席文春輝先生MH、大埔七約鄉公所主席梁官華先生、六鄉村公所主席李有來先生、大埔區議會議員陳灶良先生及本會服務總監(青少年服務)周玉英女士。當天早上,大會安排記者及嘉賓參觀天光墟之後,分別由大埔區議會議員陳灶良先生和本會服務總監(青少年)周玉英女士介紹天光墟的歷史、理念和運作模式,並由天光墟長者代表分享自耕自賣的經驗。最後,眾嘉賓於大埔六鄉學習園地進行「情繫天光墟 種出大埔情」儀式,一起宣揚大埔天光墟的精神,並鼓勵社會各界支持這種珍貴的本土文化發展。儀式完畢後,大會安排天光墟新鮮食品試食活動及自由訪問時間,讓記者細味出自天光墟的美食和分享長者和街坊在天光墟的生活點滴。

         大埔天光墟始於2008年,當時大埔民政事務處與大埔鄉事委員會針對長者擺賣親身栽種的農產品而推出「鄉郊長者自耕天光墟」計劃。由20123月開始,天光墟已搬往大埔六鄉學習園地,逢星期一至日早上六時至九時,開放給自耕長者,登記後可自由擺賣。計劃旨在為自耕長者提供一個固定及方便買賣新鮮農產品的地點,並藉此讓鄉郊長者和大埔區居民產生互動和交流。大埔天光墟自今年三月開始於六鄉學習園地運作至今,已有151名長者進行登記,服務人數已超過14千人次。


種出健康 種出感情

        今次活動的主題為「情繫天光墟‧種出大埔情」,大會以「種出感情」和「種出健康」兩個角度,分別闡述由天光墟洐生出的社區感情和健康這兩個重要訊息。

首先,根據本會的調查,於天光墟擺賣及接受問卷調查的長者中,有超過一半從事農耕工作達10年以上,甚至有四分一超過30年或以上,他們對各種農產品有深入的認識,跟街坊於天光墟交流時,更會將一些鄉郊的「民間智慧」或「秘方」與街坊分享,為大埔區街坊提供健康的農產品之餘,也為他們帶來健康的經驗和資訊。同時,天光墟為自耕長者提供一個合法、便利的擺賣地點,亦能夠幫助一班長者自耕自足的延續他們健康的生活模式。

另一方面,天光墟為長者及街坊提供一個互相交流、分享、結交朋友的平台,延續和發展長者對農作物、長者對社區,以至街坊的感情,在功利主義的香港社會中,尤其難得。

          根據本會最近為大埔天光墟參與者和使用者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與計劃的長者擺賣不是為了生活,而是希望認識新朋友、與附近街坊聚首閒聊,以及可以將農產品介紹給附近居民;而大埔街坊亦表示到天光墟購買蔬菜的原因,是為了購買新鮮的本地蔬菜,以及支持長者能夠自力為生和體現街坊之間的人情味為主,調查結果充份突顯了大埔天光墟的特色。

 大埔天光墟歷史簡介

          大埔區鄉事委員會於2008年起推行「長者擺賣自耕農作物計劃」,讓長者在鄉事委員會會址內擺賣自耕農作物,為區內鄉郊自耕長者提供擺賣空間及配套,逐漸形成大埔的天光墟。「天光墟」為區內的弱勢社群提供了一個積極投入生活的平台,長者自種自賣、自力更生,在較為規範的環境下經營,不怕非法擺賣被驅趕而造成混亂和危險。有關計劃對擺賣長者的身分和農產品來源都有登記和核實,每天紀錄有關資料,防止計劃被濫用。在2011年,因鄉事委員會搬遷及拆卸,由20123月開始,天光墟已搬往大埔六鄉學習園地。

 如欲了解大埔天光墟詳情,請致電 2656-3853 與計劃主任霍景昇先生聯絡!

 傳媒查詢: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企業傳訊主任 廖得安先生

電話: 3692-5468 / 9456-2735  電郵:jonathanliu@elchk.org.hk